
(1) [bad custom]∶不良的習俗
(2) [vulgar]∶粗俗;庸俗
惡俗趣味
(1).丑陋庸俗。《墨子·魯問》:“君喜則賞其父,豈不惡俗哉!”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少陵詩》:“《戲惱郝使君》雲:‘願攜 王 趙 兩紅顔,再騁肌膚如素練。’則更惡俗,殺風景矣。” 阿英 《山居小劄》:“午飯後,先到 眼鏡湖 ,惡俗不堪,稱不上風景。”
(2).不良的風俗。《荀子·王霸》:“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貶妖穴為罪隸論》:“其中之頽風惡俗,即罄 南山 之竹簡,都寫不盡。”
“惡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不良習俗
指社會或文化中存在的陋習、不良風俗。例如《荀子·王霸》提到“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強調任何地方都有美俗與惡俗并存的現象。
粗俗庸俗
形容言行、趣味等低級、缺乏修養。如《墨子·魯問》批評“君喜則賞其父,豈不惡俗哉”,清代趙翼也以“惡俗”評價詩句的低級趣味。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墨子》《荀子》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8來源)。
《惡俗》一詞指的是具有惡劣品味、低俗媚俗或者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語言或文化表現。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受歡迎或被認為不合適的事物。
《惡俗》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惡(忄+口)和俗(人+土)。其中,惡的部首是心,俗的部首是人。惡的筆畫數為10畫,俗的筆畫數為9畫。
《惡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惡和俗的意義與現代相似。在繁體字中,惡和俗的寫法為「惡」和「俗」。
在古代漢字中,惡的寫法較為多樣,有時會用到「噁」或「邪」的形式。俗的古代寫法為「俗事」。
1. 他的言行舉止太惡俗,讓人非常反感。
2. 這部電影用一種惡俗的方式來娛樂觀衆。
3. 我們應該遠離惡俗的文化,追求更高尚的藝術體驗。
組詞:惡心、惡劣、惡意、惡習、惡化
近義詞:低俗、庸俗、下流、劣俗
反義詞:高尚、優雅、廉潔、正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