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惡俗的意思、惡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惡俗的解釋

(1) [bad custom]∶不良的習俗

(2) [vulgar]∶粗俗;庸俗

惡俗趣味

詳細解釋

(1).丑陋庸俗。《墨子·魯問》:“君喜則賞其父,豈不惡俗哉!”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少陵詩》:“《戲惱郝使君》雲:‘願攜 王 趙 兩紅顔,再騁肌膚如素練。’則更惡俗,殺風景矣。” 阿英 《山居小劄》:“午飯後,先到 眼鏡湖 ,惡俗不堪,稱不上風景。”

(2).不良的風俗。《荀子·王霸》:“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貶妖穴為罪隸論》:“其中之頽風惡俗,即罄 南山 之竹簡,都寫不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惡俗”是由“惡”與“俗”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低劣庸俗的習俗或風氣,包含社會批判性。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惡俗”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不良的習俗”,如封建迷信活動;二是指“庸俗、低級趣味”,常用于評價不符合社會主流審美的文化現象或行為方式。

從詞源結構看,“惡”在古漢語中表“惡劣、丑惡”之義,《說文解字》釋為“過也,從心亞聲”;“俗”原指長期形成的社會風尚,《荀子·儒效》中“習俗移志”即強調風俗對人的影響。兩字組合後詞性可作名詞或形容詞,例如“摒棄婚喪嫁娶中的惡俗”(名詞用法)、“這部作品的審美傾向過于惡俗”(形容詞用法)。

當代社會語境中,“惡俗”多用于批判三類現象:①以低俗内容博取流量的網絡傳播行為;②過度包裝、背離實用價值的消費主義傾向;③違背公序良俗的畸形文化形态,如部分短視頻平台的審丑文化。此類現象在《中國社會風氣研究報告》中被界定為“價值觀異化引發的文化失範”。

網絡擴展解釋

“惡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不良習俗
    指社會或文化中存在的陋習、不良風俗。例如《荀子·王霸》提到“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強調任何地方都有美俗與惡俗并存的現象。

  2. 粗俗庸俗
    形容言行、趣味等低級、缺乏修養。如《墨子·魯問》批評“君喜則賞其父,豈不惡俗哉”,清代趙翼也以“惡俗”評價詩句的低級趣味。


二、延伸解釋


三、使用場景


四、反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墨子》《荀子》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8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賓徒春柔導款獨孤二房繁多防邏鳳闆封存諷讬扶疏撫順福向宮綢廣座關山月鬼工雷斧菇蔣橫見側出恒久河源鴻鶴蕙樓狐梁互溶講榻金麥進書迥望決易開諷叩關苦差樂極哀來靓女厲兵粟馬龍尾岩南疆铙管鲵鲋謙祗洽聞清角赇請逑取染着溶油三衙家掃貨生喇喇手拜睡餘疏密有緻舒辟土老兒武厲鏬漏憸言心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