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矜寡”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泛指無依無靠的弱勢群體,包括孤兒、獨身老人、喪偶者和寡婦。其中:
出處與用法
該詞源自《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強調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缺乏親屬依靠的人群。
讀音注意
“矜”在此成語中不讀常見的jīn,而是通假為“鳏”,故讀guān。正确拼音為gū dú guān guǎ。
需注意與“矜寡孤獨”(guān guǎ gū dú)的區别,兩者含義相同,但字序因搭配習慣略有不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社會保障思想,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孤獨矜寡是指一個人處在孤單和寡言少語的狀态下,形容他人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辭,缺乏社交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孤(宀,口,1畫) 獨(⺍,犬,5畫) 矜(矢,夕,矢,8畫) 寡(宀,⺍,1畫)
來源:《詩經·小雅》中的〈東門之枌〉:“孤獨矜寡,怅則思嗟。”該詞經常用于描述古代詩人壯志未酬、孤獨寂寞的心境。
繁體寫法:孤獨矜寡。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例句:他性格孤獨矜寡,很少和别人交流。
組詞:孤寡老人、孤寡無依、孤寡子弟。
近義詞:孤獨、寡言少語、個性内向。
反義詞:健談、社交能力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