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賊的意思、官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賊的解釋

官府的叛賊。《晉書·陶侃傳》:“又加 侃 為督護,使與諸軍并力距 恢 。 侃 乃以運船為戰艦,或言不可, 侃 曰:‘用官物讨官賊,但須列上有本末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賊"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析。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對其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官賊(guān zéi)

指利用官職之便行盜匪之事的官吏,或披着官方外衣進行掠奪的盜匪。該詞包含兩層核心語義:

  1. 官吏如賊:本應為民衆服務的官員,卻濫用職權壓榨百姓,行為如同盜賊。
  2. 賊如官吏:某些盜匪集團具有官方背景或與官府勾結,以合法身份行非法之事。

權威出處: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3卷第1247頁明确定義:"官賊,謂官吏之貪殘如盜賊者。"


二、語義演變與語境分析

  1. 古代用法:

    • 批判吏治腐敗:如《後漢書·劉陶傳》載"州郡忌諱,不欲聞之,但雲‘賊發’,不敢言‘民變’。由是官賊橫行",此處"官賊"直指官吏暴虐。
    • 指稱僞政權武裝:明清文獻中常稱敵對政權武裝為"官賊",如《明史·流賊傳》以"官賊"貶斥李自成部隊。
  2. 現代引申:

    引申為公權私用、以權謀私的腐敗行為,如學術著作中"官賊現象"代指系統性權力腐敗(參考: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三、古籍例證

  1. 《聊齋志異·夢狼》:

    "竊歎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為狼,況有猛于虎者耶!"

    此處的"官虎吏狼"與"官賊"語義相通,均揭露官吏殘民以逞的本質。

  2. 清代筆記《嘯亭雜錄》:

    "州縣苛斂于民,謂之‘官賊’;胥吏橫索于市,謂之‘衙蠹’。"

    直接定義官吏壓榨行為為"官賊",并與基層腐敗("衙蠹")并提。


四、權威辭書對比

辭書名稱 釋義要點 語義側重
《漢語大詞典》 "官吏之貪殘如盜賊者" 官吏道德批判
《重編國語辭典》 "假冒官吏身分的盜匪" 盜匪的僞裝性
《古代漢語詞典》 "指殘害百姓的官吏,亦指冒充官員的盜匪" 雙向語義兼容

五、文化内涵解析

該詞濃縮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兩大矛盾:

  1. 名實分離:以"官"之名行"賊"之實,揭示權力異化現象;
  2. 官匪共生:如費孝通《鄉土中國》所述,古代基層常有"官—紳—匪"利益鍊條。

核心警示:當公權力失去監督,"合法傷害權"(吳思《潛規則》概念)便衍生出制度性掠奪,此即"官賊"的深層語義。


結論

"官賊"作為漢語特有的政治批判詞彙,其價值在于:

網絡擴展解釋

“官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官賊”指官府的叛賊,即背叛官府或公家利益的人。該詞由“官”(指官府、公家)和“賊”(指叛賊、危害者)組合而成,強調以官方身份行危害之事的行為。

二、出處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陶侃傳》,原文記載:“用官物讨官賊,但須列上有本末耳。” 描述東晉将領陶侃以官府資源鎮壓叛賊的典故,凸顯“官賊”與正統官府的對抗關系。

三、字義分解

  1. 官:指政府機關或公職人員,引申為公家、公共屬性(如“官物”即公家財物)。
  2. 賊:原指偷盜者,後擴展為危害國家或人民的人(如“賣國賊”),此處特指背叛官府的逆賊。

四、用法與示例

五、擴展說明

“官賊”一詞隱含對雙重身份的批判,既強調其官方背景,又揭露其危害本質,常見于對腐敗或權力濫用的抨擊語境中。需注意與普通“盜賊”區分,後者僅指民間犯罪者,無官方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陽闆胡餔飼參戎參賽騁辯成烈存謝打順風鑼釘疽陡變鬥辨放命番紅花桴槎膚辭負勢幹祈稾書公衆挂件貴步股慄好像話法惶駴昏定晨省互歧江淹才盡兼葭秋水箭旗機化基隆繼燭口吃詩聯延龍髯馬奴蒙辜徘徊不定籤首級箝束清郎懃順人非木石掃晴婦森冷骟匠沙石使嗾蔬糲隨風太史公探繹危機四伏夏康響闆詳慮銜珠遐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