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調詩的意思、古調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調詩的解釋

指 漢 魏 以來形成的古體詩。 唐 白居易 《白氏長慶集》有“古調詩”若幹卷,皆為五言古詩。與後起的近體律絕相對。亦省稱“ 古調 ”。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喜聞 韓 古調,兼愛近詩篇。”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八:“其時進士贄見前輩……但於詩賦、歌篇、古調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古調詩是漢魏以來形成的古體詩體裁,與唐代興起的近體詩(律詩、絕句)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起源
    古調詩指漢魏時期的古體詩,以五言古詩為主流形式。白居易在《白氏長慶集》中專門編錄了“古調詩”若幹卷,均為五言古詩。其名稱源于對古樂調的承襲,後逐漸演變為對古體詩的代稱(提到“古調”最早見于《古詩十九首》)。

  2. 體裁特點
    與近體詩不同,古調詩不受平仄、對仗、句數等格律限制,結構自由。例如白居易的古調詩多采用質樸語言,注重叙事與抒情結合,保留漢魏詩歌的簡練風格。

  3. 曆史地位
    唐代文人如元稹、白居易等既創作近體詩,也推崇古調詩。元稹在《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中寫道“喜聞韓古調”,表明古調詩在當時仍受文人重視。

  4. 延伸含義
    廣義上,“古調”可指代高雅脫俗的詩文或言論。如劉長卿《聽彈琴》中“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既指古樂調,也隱喻詩歌風格。

  5. 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研究領域,形容具有古風的作品。例如宋代陳鹄《耆舊續聞》提到文人投獻作品時“取其最精者”,包含古調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作案例,可參考《白氏長慶集》或唐代詩話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古調詩: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古調詩》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古調”表示古代的曲調、音調,指代古代的音樂體裁。而“詩”指的是一種文學形式,用詩歌形式表達思想、感情和意境。

按照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看出《古調詩》的構成。

綜上可見,《古調詩》一詞的總筆畫數為7+8=15。

來源和繁體

《古調詩》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和音樂的傳統,由于我無法直接提供準确的關于這個詞的來源,建議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或資料。

“古調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 “古調詩”,保留了原詞的音義和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例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僅字形有差異,部分字也存在不同的偏旁和組織方式。然而,準确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例子,“詩”在古代可能被寫作“詩”,但具體寫法因時代和流派而異。

以下是一個用“古調詩”作為例句的句子:

他喜歡創作古調詩,将古代優美的音調和詩歌形式結合在一起,使人産生深遠的藝術享受。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這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與“古調詩”有關聯,可以用于區别不同的音樂或詩歌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