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逝的慧星。《漢書·李尋傳》:“不憂不改,洪水乃欲盪滌,流彗乃欲埽除;改之,則有年亡期。”
“流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流彗”指流逝的彗星,即劃過天空的彗星。該詞由“流”(流動、移動)和“彗”(彗星)組合而成,強調彗星在運行中的動态特征。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李尋傳》中的記載:“不憂不改,洪水乃欲盪滌,流彗乃欲埽除;改之,則有年亡期。”。此句以“流彗”與洪水并列,暗喻自然現象對人事的警示或影響,可能帶有掃除舊弊、預示變革的象征意義。
彗星在古代常被視為災異或重大事件的預兆,因此“流彗”在原文中可能不僅指天文現象,還隱含對統治者“不改”行為的勸誡。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書》原文背景或彗星的文化象征,可參考古籍注解或天文史研究資料。
《流彗》是指流動的彗星。彗星是太陽系中的天體,由冰和石質物質組成。當彗星離開太陽後,因受到太陽的輻射加熱,冰開始融化釋放氣體和塵埃,形成明亮的尾巴,這種尾巴的運動就像流動一樣,因此被稱為流彗。
《流彗》一詞由2個漢字組成。其中,“流”的部首是“水”,總共有8個筆畫;“彗”的部首是“彐”,總共有11個筆畫。
《流彗》是對彗星的形象描述,早在《史記·天官書》中就有關于彗星的記載。彗星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神秘的天象,不僅引起人們的好奇和畏懼,也被視為吉兆或兇兆。
繁體字形為「流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流彗」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在秦簡和甲骨文中,「流彗」的結構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含義一緻。
1. 昨晚我看到了一顆流彗,它在夜空中劃過,美得令人驚歎。
2. 彗星是宇宙中神秘的使者,流彗帶來了無限的想象和探索。
1. 彗星
2. 流動
3. 天體
4. 太陽系
5. 明亮
6. 尾巴
1. 流動的星星
2. 拖尾的天體
3. 移動的天體
1. 靜止的星星
2. 不動的天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