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暴屍示衆。《新唐書·張镒傳》:“ 郭子儀 婿太僕卿 趙縱 為奴告……﹝帝﹞貶 縱 循州 司馬,杖奴死。 鎰 召 子儀 家僮數百,暴示奴屍。”
“暴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暴屍示衆”,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将屍體暴露于公衆場合以示懲戒或震懾,常見于古代刑罰或曆史文獻中。例如《新唐書·張镒傳》記載:“鎰召子儀家僮數百,暴示奴屍”,即通過展示屍體達到警示作用。
詞義延伸
“暴”在此處意為“暴露”,“示”為“展示”,組合後強調公開性懲罰,帶有強烈的威懾意圖。
如需完整信息,可查看漢典、查字典等來源,或參考《新唐書》相關段落。
「暴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暴」和「示」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暴」是上部辶,「示」是下部⺮,它們分别是漢字的部首。按照筆畫的劃分,「暴」具有10畫,「示」具有5畫。
「暴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中,「示」表示示意、展現的含義,「暴」則表示暴露、公開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暴示」是「暴露」的意思,傳達了一個行為或事物公之于衆的概念。
在古代,「暴示」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和銘文的發現,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的「暴示」寫法:暴示、曝示、爆示等。
1. 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公司高層暴示了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
2. 媒體報道暴示了政府的隱瞞真相的行為。
3. 這本書通過暴示了社會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組詞:暴露、展示、暴怒、示威、示弱。
近義詞:揭示、顯露、宣示、展現、透露。
反義詞:隱藏、隱瞞、掩蓋、保密、封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