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古调诗的意思、古调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古调诗的解释

指 汉 魏 以来形成的古体诗。 唐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有“古调诗”若干卷,皆为五言古诗。与后起的近体律绝相对。亦省称“ 古调 ”。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喜闻 韩 古调,兼爱近诗篇。”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八:“其时进士贄见前辈……但於诗赋、歌篇、古调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古调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唐代及以后诗人创作的、在格律上模仿或遵循唐代以前(尤其是汉魏六朝)古诗体式的诗歌作品。它与唐代新兴并定型的“近体诗”(即格律诗)相对而言,体现了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 核心定义与定位 古调诗主要指不入近体格律的诗作。它不受唐代成熟定型的近体诗在平仄、对仗、句数、押韵等方面的严格规则束缚。其形式相对自由,句式长短不一(以五言、七言为主,也包含杂言),押韵较为宽泛(可换韵),不严格要求对仗和平仄粘对。其精神内核与艺术风貌上追求汉魏古诗的古朴、自然、直抒胸臆的特点,与近体诗的精致工巧形成对比。古调诗是唐代诗人在近体诗规范之外,有意识地回归和模仿更古老诗歌传统的重要创作实践。

二、 主要特点

  1. 格律自由: 不遵循近体诗的平仄、对仗、句数(如绝句四句、律诗八句)等固定格律。句式、篇章结构更为灵活。
  2. 语言古朴: 追求汉魏古诗的语言风格,力求自然流畅,避免过度雕琢,体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理想。
  3. 直抒胸臆: 强调真实情感的抒发,常以比兴寄托、感物言志的方式表达,风格或雄浑高古,或质朴真挚。
  4. 题材广泛: 感怀、咏史、山水、田园、赠答、边塞等题材皆可入诗,尤擅表达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宏大的历史意识。

三、 与近体诗的关系 古调诗与近体诗共同构成了唐代诗歌的两大主流。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兼擅两者。李白以古调诗(尤其是乐府、歌行)见长,其《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是古调诗的典范;杜甫则被尊为“古今体之集大成者”,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五古长篇亦是古调诗的杰作。白居易明确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古调诗”和“律诗”(即近体诗)两大类。古调诗的存在,为诗人提供了在严谨格律之外自由挥洒的空间,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

四、 历史地位与价值 古调诗不仅是对前代诗歌遗产的继承,更在唐代诗人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它代表了诗歌创作中复古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后世(宋、元、明、清)诗人也常创作古调诗,以此作为学习古典传统、表达特定情感或进行诗体革新的途径。它是中国诗歌长河中连接古今的重要纽带,其崇尚自然、重视风骨的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古调诗”有明确定义,指出其为“唐人称指模仿古代风格、不依近体诗格律写的诗”。 (来源:权威汉语工具书)
  2.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清代诗论家王士禛在论述诗歌流变时,多次提及古调(古体)与律体(近体)的区分及其各自特点。 (来源:经典诗话著作) [可参考国学导航相关章节:http://www.guoxue123.com/jijibu/0201/00djsth/index.htm]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在论述唐代诗歌时,详细分析了古体诗(古调诗)在唐代的发展、代表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强调其与近体诗的共生关系。 (来源:权威文学史教材)
  4.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在探讨唐代诗论时,会涉及对古体、近体分野的认识,以及时人对古调诗价值的评价。 (来源:权威文学批评史著作) [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相关章节: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20272]
  5. 《文心雕龙·明诗》(刘勰): 虽然成书于南朝,早于唐代,但其中对古诗(唐代古调诗所模仿的对象)的起源、特征和价值的经典论述,是理解古调诗美学追求的根基。 (来源:古代文论经典) [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wenxin-diaolong/ming-shi/zh]

网络扩展解释

古调诗是汉魏以来形成的古体诗体裁,与唐代兴起的近体诗(律诗、绝句)相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古调诗指汉魏时期的古体诗,以五言古诗为主流形式。白居易在《白氏长庆集》中专门编录了“古调诗”若干卷,均为五言古诗。其名称源于对古乐调的承袭,后逐渐演变为对古体诗的代称(提到“古调”最早见于《古诗十九首》)。

  2. 体裁特点
    与近体诗不同,古调诗不受平仄、对仗、句数等格律限制,结构自由。例如白居易的古调诗多采用质朴语言,注重叙事与抒情结合,保留汉魏诗歌的简练风格。

  3. 历史地位
    唐代文人如元稹、白居易等既创作近体诗,也推崇古调诗。元稹在《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中写道“喜闻韩古调”,表明古调诗在当时仍受文人重视。

  4. 延伸含义
    广义上,“古调”可指代高雅脱俗的诗文或言论。如刘长卿《听弹琴》中“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既指古乐调,也隐喻诗歌风格。

  5. 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形容具有古风的作品。例如宋代陈鹄《耆旧续闻》提到文人投献作品时“取其最精者”,包含古调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作案例,可参考《白氏长庆集》或唐代诗话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鷰拔取本臧变阻器逼水不惟道春闺粗涩大宠打胡哨玳轴丹凤眼大小大灯晕笃素恶徒放去伏首贴耳附识钢锭革除硌窝儿革选各自为战公坐骨灰骇疑酣梦火兜墙活脱脱胡说乱道假传圣旨徼觊结屋襟纫进退有节极深研几拘箝开禁灵威鳞皮利苏刘海谩谰冥空褭朶戗堤磬浄亲手亲谒秋晚犬服人存政举三人六样话陕塞帅垣思至颓落文鲤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