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扢搭 ”。
“扢達”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複雜。綜合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古籍用例或方言變體,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廣雅》等傳統字書。
扢達(gǔ dá)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字義為“拿起”或“取下”。它是由“扌”部作為提手的手抓部分,而“達”則描述了從某物上方或中間取下來的動作。
拆分“扢達”的部首可分為兩個部分,分别為“扌”和“達”。其中,“扌”即為“手”,是表示與手有關的意思;“達”則是具有“接觸”或“達到”之意。
“扢達”的筆畫總計為9畫。其中,“扌”的筆畫數為3畫,“達”的筆畫數為6畫。
在繁體字中,“扢達”通常以“搰達”的形式出現。
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扌”常常寫作“攴”或“寸”,代表了手的功能。而“達”的古體是“龍”字加上“手”的部分。
1. 他伸手扢達牆上的畫,仔細欣賞了一會兒。
2. 她用力扢達書櫃上的文件,一本一本地整理。
扢達(gǔ dá)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不同的詞彙,如:
1. 扢扣(gǔ kòu):取下;
2. 扢拿(gǔ ná):拿起;
3. 扢握(gǔ wò):握住;
4. 扢抓(gǔ zhuā):抓住。
與“扢達”近義的漢字詞語有:
1. 取下(qǔ xià):拿下;
2. 抓取(zhuā qǔ):抓住;
3. 握取(wò qǔ):握住;
4. 拿取(ná qǔ):拿起。
與“扢達”反義的漢字詞語有:
1. 放下(fàng xià):将物品放置下來;
2. 入深(rù shēn):将物品置于深處;
3. 釋放(shì fàng):将物體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