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唇遞舌的意思、搬唇遞舌的詳細解釋
搬唇遞舌的解釋
(1) [tell tales] 與“搬弄是非”同義。舌:指話語。搬動嘴唇,傳遞話語。即挑撥是非
不似你這個兩白面,搬唇遞舌的歹弟子孩兒。——元· 楊文奎《翠紅鄉兒女兩團圓》
(2) 亦作“搬唇弄舌”
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輕信。——《殺狗記·看書苦谏》
詳細解釋
挑撥是非。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這個兩頭白面,搬脣遞舌的歹弟子孩兒。”
詞語分解
- 搬的解釋 搬 ā 移動,遷移:搬動。搬移。搬遷。搬運。生搬硬套。 挑撥離間:搬唆(調唆)。搬弄是非。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别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網絡擴展解釋
“搬唇遞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基本含義
指人們在争論或争吵時,用激烈的言辭互相攻擊,或故意挑撥是非。該成語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因口舌之争引發的矛盾。
詳細解釋
-
核心意義
強調通過言語搬弄是非、挑撥關系。例如,元代戲曲《兒女團圓》中提到“不似你這個兩頭白面,搬唇遞舌的歹弟子孩兒”,即諷刺搬弄口舌之人。
-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謂語,如“他總愛搬唇遞舌,引發争執”。
- 近義詞:撥弄是非、搬唇弄舌。
- 感情色彩:貶義,多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言行。
-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如楊文奎的《翠紅鄉兒女兩團圓》,後逐漸演變為固定成語,用于描述口舌之争。
例句參考
- 古代用例:“平白地送暖偷寒,猛可的搬唇遞舌。”(元·無名氏《南珍珠馬·情》)
- 現代用法:工作中應避免搬唇遞舌,以免破壞團隊和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戲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搬唇遞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們在說話時言辭激烈,争吵不休或争執不斷。現在讓我來詳細回答你的問題:
搬唇遞舌:
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其中“搬”、“唇”、“遞”、“舌”分别是部首。根據筆畫來看,第一個字“搬”有12畫,第二個字“唇”有11畫,第三個字“遞”有11畫,最後一個字“舌”有6畫。
來源:
“搬唇遞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文化。它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中。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口舌之間的交鋒和争吵,形容許多人一起争論的場面。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搬唇遞舌”成語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搬唇遞舌”這個成語的每個字在形狀上可能略有不同。然而,整體來看,這四個字的基本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她們在會議上搬唇遞舌,争論得非常激烈。
兩位政治家在辯論中搬唇遞舌,争奪選民的支持。
組詞:
搬弄是非、遞增、舌戰群兒、唇槍舌劍。
近義詞:
劍拔弩張、争議不休、亂嗓子。
反義詞:
和平共處、和睦相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