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俚淺的意思、俚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俚淺的解釋

粗俗淺陋。《宋史·禮志二八》:“伏見禮院及刑法司外州執守服制,詞旨俚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邱文莊填詞》:“今《五倫全備》,是其手筆,亦俚淺甚矣。”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詩文著述》:“《晏子春秋》俚淺已甚,參入 孔子 、 曾子 見 晏子 等語,尤為不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俚淺”是漢語詞彙,拼音為lǐ qiǎn,主要含義為粗俗淺陋,通常用于形容文辭、作品或制度等内容缺乏深度或雅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宋史·禮志》提到禮院制度“詞旨俚淺”,批評其條文粗陋。
    • 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中評價《五倫全備》的創作“俚淺甚矣”,指其文辭低俗。
    • 清代袁枚《隨園隨筆》認為《晏子春秋》内容淺顯,甚至摻雜不實記載。
  2.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官方文書、文學批評,現代則多見于學術讨論或對傳統文化的分析。

三、示例與延伸


“俚淺”強調内容或形式的粗俗與淺薄,常見于對文化、文學作品或制度的批判性評價。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曆史典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俚淺》:一個具有深刻内涵的詞語

《俚淺》(lǐ q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不合規範、不文雅或粗俗淺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水”。按照筆畫來拆分,它有12畫,其中“人”部有2畫,而“水”部有10畫。

《俚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在文言文中經常出現。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人”部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古代的寫法是像一個彎曲的人形,上方有一橫即可。而“水”部的寫法則比較相似,沒有太多的變化。

在繁體字中,相對應的漢字為「俚淺」,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代的寫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關于《俚淺》的例句,例如:“夫人宜匡亂之道以勝不才。不然,則失人倫,舉措俚淺也。”這個例句中使用了《俚淺》一詞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文雅程度不高,言行粗俗。

與《俚淺》有關的組詞有很多。例如,“俚俗”表示低俗、粗俗的意思;“淺薄”表示學識或見識不夠深入;“深刻”則相反,表示有深度、有哲理。

近義詞中,可以使用“粗鄙”來表示具有舉止粗俗、品味低下的意味;而反義詞的例子則可以是“文雅”或“高深”等詞語,它們的意思正好與《俚淺》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