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無怨。《易·繫辭下》:“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 韓康伯 注:“困而不濫,無怨於物。” 孔穎達 疏:“遇困守節不移,不怨天不尤人,是無怨於物,故寡怨也。”《荀子·君道》:“故君子之於禮也,敬而安之;其於事也,徑而不失;其於人也,寡怨寬裕而無阿。”
“寡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寡怨”由“寡”(少)和“怨”(怨恨)組成,字面意為“少有怨恨”。根據經典文獻,其核心含義是在困境中保持節操,不遷怒他人。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心胸寬廣、不計較私仇。
《周易·系辭下》
提到“困以寡怨”,指人在困頓時若能堅守原則,便不會招緻外界怨恨。韓康伯注:“困而不濫,無怨於物”,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不怨天不尤人”。
《荀子·君道》
強調君子“寡怨寬裕而無阿”,即君子待人寬容而不偏私,減少怨恨的産生。
這一概念與儒家“克己複禮”“反求諸己”的思想相通,強調通過自我約束減少人際矛盾。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荀子》原文或權威注釋。
寡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寡和怨。
寡:宀(寶蓋頭)+ 十(十字)+ 又(又字旁)= 11畫
怨:忄(心旁)+ 月(兩點水)+ 廠(廠字底)= 8畫
寡怨的來源很早,最早出現在《詩經·鄘風·國殇》:“乃寡嫡之禍,維子之憂。”意思是指寡嫡之子遭遇的禍患,以及他所承受的痛苦。
在繁體字中,寡怨的寫法為:
寡:寡
怨:慣
在古代,寡怨的寫法略有不同。寡的古字形為“戣”,怨的古字形為“讠”。這些古代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她被冤枉成寡怨的人,實際上她内心是非常善良和寬容的。
2. 這個貧窮的家庭背負着寡怨和不公平的命運。
寡怨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彙,例如:
寡恩:指對别人缺乏恩義。
怨氣:指内心中積累的怨憤或不滿情緒。
寡怨的近義詞為寡言寡語、不善言辭。
寡怨的反義詞為和善、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