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指孤高有緻的僚屬。笏,大臣上朝時攜帶的手版。 明 王逢 《奉寄趙伯器參政伊時中員外五十韻》:“超然延爽笏,肅若衛寒更。”參見“ 拄笏看山 ”。
“爽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
指代孤高有緻、風骨清雅的官員僚屬。其中“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禮器手版,象征官員身份。
例句:明代王逢詩句“超然延爽笏”即用此意,描述官員超脫世俗的風姿。
引申義
也可形容人在公衆場合舉止得體、符合禮儀規範的狀态。例如形容官員行走時儀态從容,或誇贊言行合乎禮節。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爽笏》是一個具有古典氣息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
《爽笏》是由“⺻”和“⺮”兩個部首組成的,總共有18個筆畫。
《爽笏》最早出現在《左傳》中,也出現在《尚書·召诰》和《漢書·卷三敖倉公之诰》等古代文獻中。後來逐漸被用來描述人的儀表舉止。
《爽笏》的繁體字為「爽節」。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所以《爽笏》的古時候寫法為「爽宋」。
他的言談舉止一直都很爽笏,給人一種莊重而有氣質的感覺。
爽笏風流、爽笏人物、爽笏豐采
端莊、莊重、正直
輕佻、粗俗、不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