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无怨。《易·繫辞下》:“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 韩康伯 注:“困而不滥,无怨於物。” 孔颖达 疏:“遇困守节不移,不怨天不尤人,是无怨於物,故寡怨也。”《荀子·君道》:“故君子之於礼也,敬而安之;其於事也,径而不失;其於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
“寡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寡怨”由“寡”(少)和“怨”(怨恨)组成,字面意为“少有怨恨”。根据经典文献,其核心含义是在困境中保持节操,不迁怒他人。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心胸宽广、不计较私仇。
《周易·系辞下》
提到“困以寡怨”,指人在困顿时若能坚守原则,便不会招致外界怨恨。韩康伯注:“困而不滥,无怨於物”,孔颖达进一步解释为“不怨天不尤人”。
《荀子·君道》
强调君子“寡怨宽裕而无阿”,即君子待人宽容而不偏私,减少怨恨的产生。
这一概念与儒家“克己复礼”“反求诸己”的思想相通,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减少人际矛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易》《荀子》原文或权威注释。
寡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寡和怨。
寡:宀(宝盖头)+ 十(十字)+ 又(又字旁)= 11画
怨:忄(心旁)+ 月(两点水)+ 厂(厂字底)= 8画
寡怨的来源很早,最早出现在《诗经·鄘风·国殇》:“乃寡嫡之祸,维子之忧。”意思是指寡嫡之子遭遇的祸患,以及他所承受的痛苦。
在繁体字中,寡怨的写法为:
寡:寡
怨:慣
在古代,寡怨的写法略有不同。寡的古字形为“戣”,怨的古字形为“讠”。这些古代的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她被冤枉成寡怨的人,实际上她内心是非常善良和宽容的。
2. 这个贫穷的家庭背负着寡怨和不公平的命运。
寡怨可以用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
寡恩:指对别人缺乏恩义。
怨气:指内心中积累的怨愤或不满情绪。
寡怨的近义词为寡言寡语、不善言辞。
寡怨的反义词为和善、宽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