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豚蹏的意思、豚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豚蹏的解釋

見“ 豚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豚蹏(tún tí)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由“豚”(小豬)與“蹏”(同“蹄”,指獸足)組合而成,本義指豬蹄。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指代

    “豚蹏”即豬的蹄足,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牲畜部位的描述。如《禮記·祭義》鄭玄注提及祭祀時選用豚蹏等部位,象征質樸的祭品(參見《十三經注疏》)。

  2. 引申為“微薄之物”

    因豬蹄形體小且非貴重部位,古人常以“豚蹏”比喻微薄的獻禮或饋贈。典型用例見于《莊子·外物》所載“祝曰:‘瓯窭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其中“禳田者持豚蹏”即以豬蹄為祭品,祈求豐收,後衍生為成語“豚蹄禳田”,喻指以薄禮求厚報(參見中華書局《莊子集釋》)。


二、文化意涵

在傳統祭祀文化中,“豚蹏”作為庶民階層的祭品,與“太牢”(牛豬羊全牲)形成對比,反映古代禮制的等級差異。《周禮·天官·膳夫》載“凡祭祀,共其牲物”,鄭玄注疏指明不同身份者獻祭規格有别,豚蹏屬較低規格(參見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正義》)。


三、語用現狀

現代漢語中,“豚蹏”一詞已罕用,多被“豬蹄”替代。但其古義仍存于文獻研究與成語典故中,如“豚蹄穰田”收錄于《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版)。


參見

網絡擴展解釋

“豚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2.詳細解析

3.使用場景

4.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方言發音差異,可參考權威字典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搶搶傲桀白練北荒布滿殘阙成團打塊徹馔搐鼻寸陰若歲促狹吊傷彫斵定貨單堆積督守發問紛舛賦歸來給使鬲咽怪不着古邈果否寒蚓橫插歡驚虺床嬌鸾雛鳳鹫室急弦芰制朗吟流愛龍躔旅雁命若懸絲南食锵洋虔切切正清門靜戶青年心理學青蠅之吊清祉杞梓連抱柔魂軟刀耍貨霜崖水上運動疏麻漱齧甜俗銅輪頹萎吞舟是漏萬應靈丹委币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