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灌澍的意思、灌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灌澍的解釋

灌注,流瀉。澍,通“ 注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颍水》:“及春夏雨泛,水自山頂而疊相灌澍,崿流相承,為二十八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灌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與“灌溉”相近,主要指澆灌、滋潤土地或植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灌澍”指通過人工引水澆灌土地或作物,使其得到水分滋養。其中“灌”強調水流注入,“澍”本義為及時雨,引申為潤澤、滋潤。二者組合強調人工施水以達潤物之效。

    例: 《論衡·自然》載:“霈然而雨,物之莖葉根垓,莫不洽濡……如天之作雲雨也,灌溉萬物。”此處“灌溉”與“灌澍”意通。

  2. 詞性特征

    • 動詞性:表動作行為(如“灌澍田疇”)。
    • 及物性:需接賓語(如灌澍禾苗、灌澍園圃)。

二、字形與字源解析

  1. 構字分析

    • 灌:從水(氵),雚聲,本義為“水湧出”,後引申為注水、澆灌。
    • 澍:從水(氵),尌聲,《說文解字》釋為“時雨澍生萬物”,強調及時潤澤。
  2. 曆史演變

    漢代文獻已見“灌”“澍”連用,如《淮南子·泰族訓》:“若春雨之灌萬物也……無地而不澍。”後逐漸被“灌溉”取代,成為古語詞。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文獻佐證

    • 《論衡·自然》(東漢·王充):

      “天之動行也,施氣也,體動氣乃出,物乃生矣……灌澍雨集,而物之莖葉根垓,莫不洽濡。”

      (描述天降雨水滋養萬物,“灌澍”與“雨集”并用,喻自然與人工之潤澤。)

      來源: 中華書局《論衡校釋》卷十八。

  2. 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231頁):

      “灌澍:猶灌溉。澆灌;滋潤。”

      來源: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 《辭源》(修訂本,第1087頁):

      “澍:時雨。灌澍,謂以時雨灌溉。”

      來源: 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四、現代使用與辨析

  1. 使用現狀

    “灌澍”屬文言遺存詞,現代漢語中已被“灌溉”“澆灌”取代。偶見于研究古代農書、文獻學的專業領域。

  2. 近義辨析

    • 灌溉:強調系統性引水(如渠灌、滴灌)。
    • 澆灌:側重人工潑灑(如澆花、澆菜)。
    • 灌澍:隱含“如時雨般潤澤”的文學色彩,更具古典意象。

參考文獻

  1. 王充. 《論衡·自然》[M]. 中華書局校釋本.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0.
  3.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Z]. 商務印書館, 1988.

(注:因“灌澍”為罕用古語詞,未見網絡詞典收錄釋義,以上依據權威紙質辭書及古籍文獻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灌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灌澍”指水的灌注與流瀉,其中“澍”通“注”(即通假字),強調水流自上而下傾瀉的動态過程。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颍水》記載:“及春夏雨泛,水自山頂而疊相灌澍,崿流相承,為二十八浦也”,描述雨季時水流從山頂層層傾注的景象。

二、擴展解釋

  1. 自然現象描述:多用于古籍中形容雨水充沛、溪流奔湧的場景,如春夏雨季的山洪或瀑布奔流。
  2. “澍”的雙重含義:
    • 在“灌澍”中,“澍”通“注”,表示水流灌注;
    • 單獨使用時,“澍”可指及時雨(如“澍雨”)。

三、使用場景

四、常見混淆點

部分資料(如、5)提到“灌澍”是形容詞,形容雨水連綿,但更權威的文獻(如、2、8)均以動詞性解釋為主,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建議進一步查閱《水經注》原文或權威詞典以了解詳細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薄狩播亡彩衣瘁貌醋浸曹公稻草道冠刀人釣竿定子斷乎風雨表福厘副啓浮言勾校官梅淮南法遑訝箭道鑒團頸領靜物爵裡刺拘縛巨鎮考捶覽閱勞乏梨膏羅縷紀存率爾人馬币漫雲門中人鳴鶴之應末學新進僻見鼙角谯閣戚家軍青芊人極計生韶警瘦骨零丁手慌腳亂私覆歲星貪染歎涕騰地停陰巍蟠文法學遐睇下口香圓響振鹹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