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釣竿的意思、釣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釣竿的解釋

[fishing rod] 一根逐漸變細的細長杆,尖端系線用來釣魚

詳細解釋

亦作“ 釣杆 ”。1.釣魚竿。 三國 魏 曹丕 《釣竿行》:“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 唐 張祜 《京城寓懷》詩:“三十年持一釣竿,偶隨書薦到 長安 。”《紅樓夢》第三八回:“ 黛玉 放下釣杆,走至座間,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來。”

(2).古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釣竿》, 伯常子 妻所作也。 伯常子 避仇河濱為漁父,其妻思之,每至河側作《釣竿》之歌。後 司馬相如 作《釣竿》之詩,今傳為古曲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三》收有《釣竿》三首、《釣竿篇》四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釣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指代功能的複合名詞,由“釣”和“竿”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的定義,“釣”指用餌誘捕水生生物的行為,“竿”為細長杆狀物的統稱,二者組合後特指“用于垂釣活動的長杆工具”,其核心功能是支撐釣線并傳遞魚類咬鈎的力學信號。

從結構角度分析,傳統釣竿需滿足三個要件:①主體為可彎曲的彈性杆體,《漢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指出其材質曆經竹、木、玻璃鋼到碳纖維的演變;②前端設有導線環裝置,用于規範釣線走向;③末端配置握柄,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以提升持握穩定性。

該詞彙在語用層面存在雙重指向:《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載錄其本義為具體漁具,如《詩經·小雅》中“其釣維何?維絲伊缗”的實物描述;同時衍生出象征意象,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即借釣竿構建隱逸者形象。現代語境下,專業垂釣理論著作《漁具力學》(中國農業出版社)進一步規範了釣竿的強度參數與流體動力學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釣竿是一種用于釣魚的工具,其核心定義和特點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釣竿指釣魚時使用的細長竿狀物,通常一端系有釣線和魚鈎,用于捕捉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在古籍中亦作“釣杆”,如《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描述林黛玉“拿了釣竿釣魚”。

二、結構與材質

  1. 傳統材質:早期以竹、江葦、木材(如灰燼、山竹)制成。
  2. 現代材質:發展為玻璃纖維、碳纖維及納米硼纖維,具有輕便且高強度的特性。
  3. 結構特征:多節設計,從把手到末端逐漸變細,長度範圍在0.5至15米之間。

三、曆史與文化

四、功能擴展

除捕魚外,釣竿在文學中常象征隱逸生活,如岑參詩句“孤負一漁竿”暗喻歸隱之意。


提示:選擇釣竿時需考慮水域環境、目标魚種及個人垂釣習慣。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材質對比,可參考漢典、古詩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門詩百年樹人邦瘁暴抶薄透鏡悲默本途比次不嗣操斷徹簾伧奴唇齒音大柄道家道式低微對床夜雨高下羹藿觀光海上方函告宏峻後傳揮弄僵化奬學金計辟九拜救生艇霁月急驟局骥鵙鵙峻邈癞頭蟇朗目疏眉朗悟廊檐老頭皮柳昏花螟滿替沒轍明器墨勅牽羊曲衡肉薄骨并山彎生死身胚審省謄錄銅觜婉詞枉帆鑲牙小窗小淘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