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shing rod] 一根逐漸變細的細長杆,尖端系線用來釣魚
亦作“ 釣杆 ”。1.釣魚竿。 三國 魏 曹丕 《釣竿行》:“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 唐 張祜 《京城寓懷》詩:“三十年持一釣竿,偶隨書薦到 長安 。”《紅樓夢》第三八回:“ 黛玉 放下釣杆,走至座間,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來。”
(2).古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釣竿》, 伯常子 妻所作也。 伯常子 避仇河濱為漁父,其妻思之,每至河側作《釣竿》之歌。後 司馬相如 作《釣竿》之詩,今傳為古曲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三》收有《釣竿》三首、《釣竿篇》四首。
釣竿是一種用于釣魚的工具,其核心定義和特點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釣竿指釣魚時使用的細長竿狀物,通常一端系有釣線和魚鈎,用于捕捉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在古籍中亦作“釣杆”,如《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描述林黛玉“拿了釣竿釣魚”。
除捕魚外,釣竿在文學中常象征隱逸生活,如岑參詩句“孤負一漁竿”暗喻歸隱之意。
提示:選擇釣竿時需考慮水域環境、目标魚種及個人垂釣習慣。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材質對比,可參考漢典、古詩文網等來源。
釣竿,是指用于釣魚的工具,由竿杆和魚線組成。釣竿的長度和材質不同,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釣竿進行釣魚活動。
釣竿的拆分部首為金鈎,其總筆畫數為9畫。
釣竿一詞最早來源于《詩經·小雅·小旻》:“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其中“我來思”的“思”即指“釣竿”。後來,釣竿成為專指用于釣魚的器具。
釣竿的繁體形式為釣竿。
古時候釣竿的漢字寫法為「釣竿」,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1. 我手中的釣竿揮動起來,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了許多魚兒。
2. 他專注地端坐在岸邊,手持着釣竿,靜靜地等待着魚兒的上鈎。
3. 釣竿的末端系着魚鈎,用于迷惑魚兒并吸引其咬鈎。
1. 釣魚:指使用釣竿等工具進行釣魚活動。
2. *********:用于釣魚活動的場地。
3. 魚線:用于連接釣竿和魚鈎,起到垂釣的作用。
釣杆、漁竿
魚鈎、漁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