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戚家軍的意思、戚家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戚家軍的解釋

明 代抗 倭 名将 戚繼光 領導的軍隊。主要由 浙 東一帶的農民、礦夫組成。通過嚴格訓練,掌握“鴛6*6*陣”等戰術,長短兵器配合作戰,在抗 倭 戰争中發揮很大6*6*力。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戚家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戚家軍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繼光組建并領導的軍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一、起源與組成

  1. 成立背景
    戚家軍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于浙江義烏,初期兵力約4000人。其成員主要為義烏農民和礦工,因招募時嚴格篩選“樸實可靠者”,排除市井之徒,确保了隊伍的紀律性。

  2. 名稱由來
    因主帥戚繼光得名,也被稱為“義烏兵”或“浙軍”。


二、軍事特點

  1. 嚴明軍紀
    戚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軍法嚴苛,如臨陣脫逃者全隊連坐。

  2. 先進戰術與裝備

    • 鴛鴦陣:11人小隊分工明确,結合盾牌、狼筅、長槍等長短武器,靈活應對倭寇遊擊戰術。
    • 火器普及:配備鳥铳、虎蹲炮等火器,是東亞最早大規模使用熱兵器的軍隊之一。
  3. 職業化訓練
    士兵需通過體能、武器操作及陣法演練考核,強調協同作戰能力。


三、曆史評價與戰績

  1. 抗倭功績
    在東南沿海抗倭戰争中屢戰屢勝,累計殲敵十餘萬,終結了倭寇之患。

  2. 後世贊譽
    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與嶽家軍齊名。


四、後續命運

萬曆年間部分戚家軍參與朝鮮抗倭(壬辰戰争),但後期因朝廷猜忌和軍饷拖欠,在“薊鎮兵變”中遭鎮壓屠戮,逐漸衰落。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如具體戰役或鴛鴦陣圖解),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戚家軍

戚家軍是指由戚繼光所率領的一支軍隊,現在常用來形容戚繼光所建立的軍事組織以及指揮能力。此外,戚家軍還可以指代以戚繼光為代表的軍事家及其子孫後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戚(四點水,4畫)+ 家(宀+豕,8畫)+ 軍(冖+冖,4畫)

來源

戚家軍源自明代,由明朝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将戚繼光統領。他作為明朝抗倭名将的代表,多次戰勝倭寇的侵略,并協助明朝收複失地。

繁體

戚家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戚家軍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戚家軍」。但現代通用的簡化字寫法為「戚家軍」。

例句

戚家軍在抗倭戰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組詞

戚繼光、戚繼光紀念館、戚繼光銅像、戚繼光将軍

近義詞

戚繼光軍、抗倭軍、明朝軍隊

反義詞

倭寇、敵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