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大。 唐 劉知幾 《史通·載言》:“至於《史》《漢》則不然,凡所包舉,務存恢博,文辭之記,繁富為多。”《新唐書·朱敬則傳》:“ 敬則 志尚恢博,好學,重節義然諾,善與人交,振其急難,不責報於人。” 清 龔自珍 《飲少宰王定九宅命賦》詩:“ 黃河 華嶽 公籍貫, 秦 碑 漢 碣公文章,恢博不棄賤士議,授我筆硯溫恭良。”
“恢博”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博大、廣博,常用于形容學識、氣度或文風等範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恢博”由“恢”(意為廣大、寬廣)與“博”(意為廣博、豐富)組合而成,整體強調範圍廣闊、内容深厚的特性。例如形容人的學識廣博、文章涵蓋面宏大等。
古籍引證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評價,如形容文章體例宏大(“文辭恢博”)、人物胸襟開闊(“志尚恢博”)等,帶有褒義色彩。
近義詞與關聯詞
恢弘、廣博、宏富、浩博。需注意,“恢博”更側重内容的廣度與深度兼具,而“恢弘”偏重氣勢或格局的宏大。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學語境中。日常表達中可用“淵博”“宏闊”等替代。
建議結合《史通》《新唐書》等原文進一步理解其語境(參考來源:、2、4)。
《恢博》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恢複和廣博。表示恢複過去的狀況,使變得廣泛和寬泛。
《恢博》的部首分别是心和白,心部表示與情感有關,白部表示與顔色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恢博》一詞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書面語性質。在古代文獻中,常常用來描述某人在思考、學習或文化方面的恢複,并表示其廣博的知識和見識。
《恢博》的繁體字是「恢博」。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恢博」一詞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仍然是心部和白部的組合。
1. 他在失去工作後,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努力,最終恢博了自己的聲譽。
2. 這位教授的知識博大精深,可以說是真正的恢博之人。
1. 恢複:恢複原來的狀态或狀況。
2. 廣博:知識或見識豐富廣泛。
3. 恢宏: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4. 博學:學識廣博,多才多藝。
恢弘、廣闊、博大、豐富、淵博
貧乏、狹窄、淺薄、無知、缺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