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厚美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釋法鏡》:“ 鏡 為性敦美,以賞接為務,故道俗交知,莫不愛悅。”《元典章·刑部十五·問事》:“如此不惟政教休明,庶見倫俗敦美。”亦指使敦厚美善。《元典章·刑部四·殺卑幼》:“非惟丁口增添,抑且敦美風化,實非小補。”
“敦美”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ūn měi(注音:ㄉㄨㄣ ㄇㄟˇ),其核心含義為敦厚美善,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基本釋義
指品性、風俗等兼具敦厚與美好的特質。例如《元典章》中提到“敦美風化”,即通過教化使社會風氣淳樸良善。
字義分解
文獻引證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個人修養(如性格敦厚善良)或社會教化(如促進和諧民風),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較少。
補充說明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敦美”引申為“通過培養達到美好狀态”,可視為對字面義的擴展解讀,但需謹慎參考。
《敦美》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對人品德或外貌的贊美,也可以指善良美好的品質。它代表着對人們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尊重與贊揚。
《敦美》這個詞可以根據其字形進行拆分,它的部首是“攵”(㔾),表示手或打字,拼音為pū。它的筆畫數為9畫。
《敦美》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句話:“敦敦于義,美心無虧。”這句話中的“敦敦于義”和“美心無虧”合并而成了“敦美”。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敦美」。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惇美」。而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敦」和「美」。
1.他是一個德才兼備、敦美有加的人。
2.她的敦美令人欽佩,人們都願意與她交朋友。
敦厚、美好、美德、美麗、美貌
端莊、和睦、善良、慈善、美滿
污濁、丑陋、惡劣、糟糕、丑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