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送的意思、拜送的詳細解釋
拜送的解釋
(1).古代的一種禮儀。謂賓客拜受所敬之酒後,主人拜而送之入席。《禮記·鄉飲酒義》:“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緻敬也。” 孫希旦 集解:“拜送者,賓既受爵,主人於阼階上拜送也。”
(2).拜而相送。《梁書·傅岐傳》:“ 岐 後去縣,民無老小,皆出境拜送,啼號之聲,聞於數十裡。”
詞語分解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拜送”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古代禮儀行為
指賓客在飲酒禮儀中拜受主人敬酒後,主人以拜禮送賓客入席的環節。這一流程見于《禮記·鄉飲酒義》,是周代鄉飲酒禮的重要步驟,體現主客之間的相互敬重。
-
拜别相送
表示以行禮的方式送别,常見于古代離别場景。例如《梁書·傅岐傳》記載傅岐離任時,百姓“皆出境拜送”,表達尊敬與不舍之情。
語境與用法
- 禮儀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宴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的禮節流程。
- 情感表達:後引申為表達敬意或惜别的動作,如婚禮中的“夫妻對拜送入洞房”(造句示例)。
補充說明
該詞為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處或組詞示例,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送(bài sò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為“才”和“送”,筆畫分别為3畫和10畫。它起源于古代漢字,是一種繁體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拜送的寫法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字形上的變化,例如“拜”字的底部會寫成“罒”的形狀,而“送”字的上部會多加一個“迊”字的部分。
拜送這個詞語通常用來表示向某人表示敬意或送别時的行動。例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常常在離别時向對方鞠躬表示敬意,這可以被稱為拜送。
以下是拜送一詞的例句:
1. 她離開前,我向她拜送了一束花。
2. 在中國,拜送是一種表達敬意的方式。
與拜送相關的詞彙包括:祝福、鞠躬、告别等。這些詞語都與表示敬意、送别或道别有關。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與拜送直接相關的詞目前沒有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拜送一詞通常使用時較為具體和特定,所以它的近義詞或反義詞相對較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