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畿的意思、關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畿的解釋

猶京畿。《魏書·任城王澄傳》:“脫暴勃忽起,振動關畿,四府羸卒,何以防拟。” 唐 白居易 《複府兵置屯田策》:“況今關畿之内,鎮壘相望,皆仰給於縣官,且無用於戰伐。”《新唐書·路嗣恭傳》:“時關畿用兵,使人係道, 嗣恭 儲具有素,而民不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畿(guān jī)是一個源自古代中國的複合詞,由“關”和“畿”兩部分構成,具有特定的曆史地理與政治軍事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關”的本義

    “關”原指邊境要塞或交通要道上的隘口,引申為軍事防禦的關卡。如《說文解字》釋:“關,以木橫持門戶也”,後擴展為邊界關隘。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畿”的本義

    “畿”指古代王都所在的千裡地域,即京畿之地。《周禮·地官》載:“方千裡曰王畿”,特指天子直接管轄的核心區域。

    來源:《周禮注疏》(漢·鄭玄注)

  3. “關畿”的複合含義

    二者結合後,“關畿”指都城周邊的戰略要地,既包含京畿的行政核心區,也涵蓋其外圍的關隘防線,強調對京畿的拱衛作用。如《新唐書·兵志》載:“置關畿守捉使,掌衛京師”。

    來源:《新唐書》(宋·歐陽修等)


二、曆史演變與職能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京城附近的關隘要地。古代特指京畿的關防區域。”

    來源:《漢語大詞典》(ISBN 9787543217471,第12卷)

  2. 《辭源(修訂本)》

    注:“畿輔之關塞。唐有關畿道,領京兆府及同、華等州。”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四、文化内涵

“關畿”體現了古代中國“天子守國門”的政治地理思想,如杜甫《塞蘆子》詩“延州秦北戶,關畿猶扈跸”,即以關畿象征王朝存亡的關鍵屏障。其概念與“京畿”“藩鎮”形成層級分明的空間治理體系。

來源:《杜詩詳注》(清·仇兆鳌)


“關畿”是古代中國政治軍事術語,指都城周邊兼具行政核心與軍事防禦功能的戰略區域,反映了中央集權制度下“畿輔-關隘”一體化的治理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關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 京畿地區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指都城周邊管轄的核心區域。例如:

    • 《魏書》提到“振動關畿”,指京城附近的安危;
    • 唐代白居易的奏策中“關畿之内”明确指向都城周邊的軍事駐防區;
    • 部分詞典直接将其解釋為“猶京畿”,即與京畿同義。
  2. 邊塞要地
    少數文獻中,“關畿”也指邊疆要塞或戰略要沖,強調軍事防禦功能。例如:

    • 提到其為“邊塞要地”,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
    • 中“關”的釋義包含邊境守衛處所,可能延伸出邊疆含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含義,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報說保準裱糊店彬蔚不求甚解草蔀側近岔事赤丁子沖襲春野詞窮理絶單宣釣射彫疎地戶定朔東觀西望動嘴多蒙恩憐風池蓋過鞏洛邯鄲夢橫頭黃橼皇澤花腔鼓煎餅薦告焦懆幾度獍難計望浪梗兩旁麗兵旒翣漏盡锺鳴縷晰瘧疠泡沫經濟遷悔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取路三倒三十子三熏稍須壽觞水平面隧洞踏災腆盛鐵腳木鵝通竅皖公山息交絕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