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erstand things;be reasonable or sensible] 明白事理
(1).中醫指疏通關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蜀葵》:“治帶下,目中溜火,和血潤燥,通竅,利大小腸。” 清 蒲松齡 《草木傳·靈仙平寇》:“我還要蘇霍香通竅開鬱。”
(2).開通,明白事理。 激流 《王本回頭》:“老伴為這事還和他吵了一天架,可 王本 呢,是榆木腦袋不通竅。”
“通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理解
指“疏通孔竅”,最初源自中醫理論,強調通過藥物或療法使人體關竅通暢。
比喻意義
引申為“明白事理”,形容人思維開明、通達,如“榆木腦袋不通竅”即指固執愚鈍。
治療目标
主要用于疏通關竅異常,如鼻塞、耳閉等。例如:
經典記載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到蜀葵“通竅,利大小腸”,清代《草木傳》記載蘇霍香“通竅開鬱”,均體現其藥用價值。
在當代,通竅方法不僅限于中醫,還包括:
“通竅”常被用于形容思維轉變,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物或療法,可參考中醫典籍或現代醫學指南。
通竅指通暢經絡、激活身體機能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通過某種方法或技巧,使得身體的經絡能夠暢通,達到健康、活力和平衡的狀态。
通竅的拆分部首是辶(辵)和穴,其中辶(辵)是邊旁,穴是主部。通竅的總筆畫數為15劃。
通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理論。在中醫中,通竅被視為調理身體、平衡陰陽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調和體内的氣血流動,達到身體健康的效果。
通竅的繁體字為「通竅」。
通竅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部首和筆畫都相同。
1. 經常按摩足底的穴位,可以通竅活血。
2. 飲食調理是通竅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竅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形成一些相關的詞組,例如:通竅術(指中醫治療方法中的通路技巧)、通竅藥(指用于調理經絡的藥物)、通竅操(指通過特定的身體操練來調理經絡)等。
通竅的近義詞包括:通暢、疏通、通順。
通竅的反義詞包括:阻塞、閉塞、堵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