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後因以“鯤鳳”喻超越世俗的卓然之士。 唐 黃滔 《祭崔補阙》:“嗚呼! 閩中 二月,煙光秀絶,脂轄赴闕,鯤鳳嘈囋。”
“鲲鳳”是一個漢語合成詞,其含義源于古代文學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鲲鳳”一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楚國人宋玉的《對楚王問》。文中提到:“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鲲也,士亦有之”,以“鲲”(傳說中的大魚)和“鳳”(百鳥之王)象征士人中超凡脫俗的卓越人物。
現代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超越世俗的卓然之士”,強調人物在思想、行為或成就上的卓越與獨特性。
“鲲鳳”融合了神話意象與人文精神,既承載了古代文人對理想人格的推崇,也成為中國文化中形容非凡人才的經典隱喻。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超越世俗”“卓爾不群”展開。
《鲲鳳》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鲲和鳳兩個神奇的動物。鲲是古代傳說中的巨大魚,能夠變成任何體型的鳥鳳是神話中的鳥類,有着美麗的羽毛和遠大的飛行能力。
鲲:部首魚,總筆畫15畫。
鳳:部首鳥,總筆畫9畫。
《鲲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的故事。故事中,莊子提到了一個神話般的生物:鲲和鳳。鲲和鳳都象征着偉大和神奇,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繁體字 "鲲鳳" 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鲲的字形有些許調整:魂+魚的組合,表示魚靈;鳳的字形也稍有不同:虍+灬+鳥的組合,表示虎狀的鳥。
1. 這幅畫上的鲲鳳栩栩如生,令人歎為觀止。
2. 他的才華就像是一對鲲鳳,讓人無法忽視。
3.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經曆了無數的艱難困苦,但最終她化身為一隻鲲鳳,飛向了自由。
組詞:鲲鵬、鳳舞、飛鳳、鲲躍等。
近義詞:神鳥、靈鳥、龐然等。
反義詞:尋常、平凡、庸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