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齒相依的意思、唇齒相依的詳細解釋
唇齒相依的解釋
[be closely related and mutually dependent like the lips and teeth]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關系密切
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 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三國志·魏書·鮑勳傳》
詳細解釋
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兩 粵 、 黔 、 鄂 、 江 、 皖 數省,皆與 湖南 唇齒相依。” 朱6*德 《送朝鮮最高************團歸國》詩:“唇齒相依關世運,戚欣與共勝天倫。” 蕭乾 《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原因很清楚,他們自身同 中國 的舊秩序是唇齒相依的。”
脣齒相依: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國志·魏志·鮑勳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 吳 蜀 脣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詞語分解
- 唇齒的解釋 ∶唇和齒的合稱 ∶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靠吳、 蜀乃唇齒也。——《三國演義》 ∶議論懷着個臨月身子,隻管往人家裡撞來撞去的,交人家唇齒。——《金6*瓶6*梅》詳細解釋.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雙方。 唐 高
- 相依的解釋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相依為命詳細解釋互相依靠。《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 虞虢 之謂也!”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唇齒相依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唇齒相依”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如同嘴唇和牙齒般互相依存,一方的存亡直接影響另一方。該成語強調緊密的依賴關系,常用于形容國家、地區或人際間的利益共同體。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書·鮑勳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曆史典故
晉獻公借道虞國攻打虢國,虞國大臣宮之奇以“唇亡齒寒”勸谏虞君未果,最終兩國相繼滅亡,印證了唇齒相依的重要性。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唇亡齒寒、輔車相依、休戚相關。
- 反義詞:勢不兩立、不共戴天、各行其是。
四、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主謂式,含褒義,多作定語使用。
- 適用場景:描述國家間戰略合作(如“兩國唇齒相依,共禦外敵”)、團隊協作或親密關系。
五、例句與延伸
- 古代用例:
《水浒後傳》第十三回:“大宋與遼百年和好,唇齒相依。”。
- 現代引申:
可比喻經濟合作、生态保護等領域的相互依存關系,如“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唇齒相依”。
六、核心寓意
通過自然生理結構(唇齒)的不可分割性,強調團結互助的必要性,警示孤立或損害盟友将危及自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唇齒相依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唇齒相依賴,形容關系密切。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口”和“齒”,總共有6個筆畫。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荀子·勸學》一書中的一句名言:“義膽忠肝,唇齒相依,豈可無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義是膽的表現,忠是肝的表現,唇齒相依就好比義膽和忠肝之間的關系,是不能沒有的。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有所不同,但是這個成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和現代漢字相同。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倆個人一直是唇齒相依的關系,互相依賴、支持。關于這個成語的組詞,可以有唇紅齒白、唇亡齒寒等。近義詞可以是關系密切、相互依存等。而反義詞可能是疏離、疏遠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