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省的意思、後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省的解釋

(1). 宋太宗 淳化 五年後對入内内侍省的别稱。《宋史·職官志六》:“入内内侍省與内侍省號為前後省,而入内省尤為親近……後省官闕,則以前省官補。”參見“ 内侍 ”。

(2). 宋神宗 元豐 八年後對門下、中書外省的别稱。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七月》“ 齊愈 論 綱 不已”自注:“而 擢 ( 李擢 )以五月甲寅除給事中,在其後半月,不知何以録黃方過後省。”《宋史·職官志一》:“﹝門下省﹞給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讀中外出納,及判後省之事。”《宋史·職官志一》:“﹝中書省﹞舍人四人,舊六人。掌行命令為制詞,分治六房,隨房當制,事有失當及除授非其人,則論奏封還詞頭……及修官制,遂以實正名,而判後省之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省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闡釋:

一、古代官署名(核心義)

指太子居住的宮殿或所屬官署,與“前省”(皇帝理政處)相對。此義項源于古代宮廷制度中的空間劃分: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後省”為“太子所居之宮”,特指東宮體系中的内廷機構,負責太子起居、文書等事務¹。
  2. 《辭海》 補充說明:該詞在南北朝至唐宋文獻中常見,如《南史·徐勉傳》載“掌東宮書記,居後省”,即指太子屬官辦公之所²。

二、引申義:後方機構

由宮廷空間概念延伸,偶指中央政權中位于後方的輔助性機構,但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非正式表述³。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528頁。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後省”詞條。
  3.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研究相關文獻(如《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

語源說明:

“後省”的構詞體現古代方位觀念,“後”表空間位置(與“前”相對),“省”原指宮禁(如“中書省”),後引申為官署。其制度可追溯至《周禮》六宮體系,成熟于漢唐東宮制度⁴。

網絡擴展解釋

“後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宋代官署機構的别稱

  1. 宋太宗時期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後,“後省”指入内内侍省的别稱。該機構與“前省”(内侍省)并稱,主要負責宮廷内部事務,地位更為親近皇帝。人員空缺時,通常由前省官員補任。

  2. 宋神宗時期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後,“後省”成為門下省、中書外省的合稱。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中書省則掌管起草诏書,兩部門在行政體系中具有重要職能。

二、現代語境中的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資料提到“後省”可理解為“事後反思”,即事情發生後進行自我反省與總結。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表薦不宜寸度道安簟紋如水惡終芳黃覆墓共兜寒戰輝彩火居火繩狡狠急不擇途鏡花緣靜域兢灼禁火辰舉十知九勘鞠快車狼飡虎咽老嬷嬷撂過手靈誨六漠露地白牛論藏縷絡緑袍槐簡埋輪門無雜客靡屑囊底智盤攪抛持飄簸媲迹匹婁辟支果仆婦譴責铨覈券馬拳師蓐蟻散木煞火石湖瘦寡手滑思不出位莎草頭球頽想亡其祥樹鹹水西窗翦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