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高原的意思、埃塞俄比亞高原的詳細解釋
埃塞俄比亞高原的解釋
在非洲東部。面積約80多萬平方千米。一般海拔2000埃塞俄比亞高原2 500米,最高峰達尚峰海拔462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非洲重要農業區,世界咖啡原産地。 【埃塞俄比亞高原】在非洲東部。面積約80多萬平方千米。一般海拔2000埃塞俄比亞高原2 500米,最高峰達尚峰海拔462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非洲重要農業區,世界咖啡原産地。
詞語分解
- 高原的解釋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黃土高原詳細解釋.高地。 漢 揚雄 《羽獵賦》:“徽車輕武,鴻絧緁獵,殷殷軫軫,被陵緣阪,窮冥極遠者,相與迾虖高原之上。” 唐 王維 《田園樂》詩之五:“山下孤煙
網絡擴展解釋
埃塞俄比亞高原是非洲東部的重要地理單元,具有顯著的自然與人文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東北部,主體在埃塞俄比亞境内,東接吉布提、索馬裡,西鄰蘇丹,南連肯尼亞,北靠厄立特裡亞。
- 地形特征:平均海拔2500-3000米,最高峰達尚峰海拔4620米,被稱為“非洲屋脊”。高原被東非大裂谷東支縱貫,形成寬40-60公裡的裂谷帶,谷底分布湖泊群(如濟瓦伊湖、阿巴亞湖)。
二、地質與形成
- 地質結構:由古老基底岩層和中生代沉積岩構成,第三紀時因火山活動覆蓋厚達2000米的玄武岩層,形成熔岩台地。
- 形成時間:最新研究顯示其隆起時間約在300萬年前,這一過程可能促進了非洲東部氣候幹旱化,進而影響早期人類進化。
三、氣候與生态
- 氣候特點:垂直地帶性顯著,低海拔區為熱帶氣候,高海拔區為溫帶甚至寒帶氣候;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西坡濕潤(尼羅河水源地),東坡幹旱。
- 生物資源:擁有獨特的高原生态系統,是苔麸(當地主食作物)、油菊等特有作物的原産地。
四、農業與經濟
- 農業地位:世界咖啡的起源地,咖啡種植曆史悠久;非洲重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産區。
- 經濟影響:高原農業支撐了埃塞俄比亞60%以上人口的生活,同時也是青尼羅河等河流的發源地,水資源對區域經濟至關重要。
五、文化象征
- 在漢語語境中,“埃塞俄比亞高原”常被用作成語,比喻環境艱險或任務艱巨。例如:“這個項目難度堪比埃塞俄比亞高原。”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質演化或農業詳情,和中的科學研究與區域經濟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埃塞俄比亞高原
埃塞俄比亞高原是指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埃塞俄比亞境内的高原地區。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埃(土)+ 塞(土)+ 俄(人)+ 比(比)+ 亞(一)+ 高(高)+ 原(土)
這個詞來源于阿姆哈拉語,是埃塞俄比亞官方語言之一。阿姆哈拉語是該國土著人民所使用的語言,而阿姆哈拉語中的“高原”一詞正是指埃塞俄比亞高原。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埃塞俄比亞高原。
古時候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整體字義基本相同。例如:埃(山)+ 塞(山)+ 俄(人)+ 比(比)+ 亞(夜)+ 高(高)+ 原(土)。
例句: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勢險峻,氣候多種多樣。
常見的組詞有埃塞俄比亞、高原等。
近義詞有非洲高原、埃塞俄比亞山地等。
反義詞可以視具體語境而定,例如平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