鞮鍪的意思、鞮鍪的詳細解釋
鞮鍪的解釋
亦作“ 鞮瞀 ”。古代戰士的頭盔。《墨子·備水》:“劍甲鞮瞀。” 孫诒讓 間诂:“鞮鍪,即兜鍪也。兜鍪,胄也,故與甲連文。”《文選·揚雄<長楊賦>》:“鞮鍪生蟣蝨,介胄被霑汗。” 李善 注:“鞮鍪即兜鍪也。”《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擇鄉兵為四軍羅苴子,戴朱鞮鍪,負犀革銅盾而跣,走險如飛。”
詞語分解
- 鞮的解釋 鞮 ī 用獸皮制的鞋:“一春當費鞮二緉。” 〔鞮鞻( 古代釋譯官:“光景所照,鞮象必通。”巙 )氏〕中國周代樂官名,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 鍪的解釋 鍪 ó 〔兜鍪〕古代打仗時戴的盔。 古代的一種鍋。 筆畫數:; 部首: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鞮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複合詞,需拆解分析:
1. 鞮(dī)
- 本義:古代用皮革制成的鞋子。《說文解字》載:“鞮,革履也。”
- 引申:後也指少數民族的樂官(如“鞮鞻氏”),或代指邊遠地區文化。
2. 鍪(móu)
- 本義:古代炊具,形似鍋。《說文解字》釋為“鍑屬”(鍑為大口鍋)。
- 演變:後借指戰士頭盔,如“兜鍪”即古代将士作戰時佩戴的金屬護頭裝備。
組合解析
“鞮鍪”一詞在古代文獻中極少連用,可能有兩種理解:
- 并列結構:分指“革鞋”與“頭盔”,代指士兵的裝備(如“一卒需備鞮鍪”)。
- 複合詞義:或特指某種皮質與金屬結合的頭盔(推測為古代特殊兵種所用)。
建議
若該詞出自具體文獻,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提供原文語境以便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鞮鍪是一個漢字詞彙,拆分部首是革,韋,屮,筆畫數為23。它源自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草書字形,通常被用來描述一種頭戴鞍剪鞍鍪的古代兵器。
《鞮鍪》在繁體中被寫作「鞮鍪」,與簡體字形大體相同,隻是在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上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鞮鍪」采用的是繁體字的形式,即「鞮鍪」,更具有優美的字體曲線和書法韻味。這些古時候的字體形式通常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審美。
以下是一些使用「鞮鍪」的例句:
1. 他配備了一把堅固的鞮鍪,以保護自己在戰場上的安全。
2. 這件鞮鍪是古代軍隊中重要的裝備之一,能夠有效地保護士兵的頭部。
與「鞮鍪」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鍪盔、馬鍪、胃鍪
近義詞:铠甲、盔甲、頭盔
反義詞:裸露、暴露、無防護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