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脣合舌的意思、鬥脣合舌的詳細解釋
鬥脣合舌的解釋
亦作“鬭脣合舌”。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上:“ 韓三十五老大漢 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鬭脣合舌。”
詞語分解
- 鬥的解釋 鬥 ǒ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鬥酒隻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鬥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東西的大:鬥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鬥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别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網絡擴展解釋
“鬥脣合舌”是“鬥唇合舌”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dòu chún hé shé(“鬥”讀第四聲)
- 含義:指通過争辯、詭辯或巧言來賣弄口才,強調言語上的較量而非實際行動。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出自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原文為“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鬥唇合舌。”
- 曆史語境:古代多用于描述文人或官員在言辭上的交鋒,帶有一定貶義色彩,暗指空談無實。
三、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鬥唇”與“合舌”并列組成,均指向口舌之争。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如“他慣于鬥唇合舌,卻少有建樹”。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具體語境中可表達對空談的批評。
四、注意事項
- 異體字說明:“脣”為“唇”的舊字形,現代規範寫作“唇”。
- 易混淆點:與“唇槍舌劍”不同,後者強調言辭激烈,而“鬥唇合舌”側重賣弄口才。
五、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或擴展用法,可參考《金華子雜編》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脣合舌這個詞意思:這個詞形容人們說話聲音連續、快速、難以分辨。
拆分部首和筆畫:鬥(力量)+脣(嘴唇)+ 合(合攏)+ 舌(舌頭)。總共4個部首,14個筆畫。
來源:《鬥脣合舌》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山海經》中文獻陸賈注第四十一篇之一,《鬥脣合舌記》講述了六神之一的鬥脣合舌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被引申為形容人們說話快速、連貫的模樣。
繁體寫法:鬥脣合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鬥唇合舌。
例句:他說話鬥脣合舌,連我都有點跟不上。
組詞:鬥氣、合攏、舌頭。
近義詞: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反義詞:結巴、吞吞吐吐。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