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公然。 宋 陳亮 《問答九》:“徇其侈心而忘其分,不度其力……使天下冒冒焉惟美好之是趨,惟争奪之是務。”
(2).猶将近。《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沒見過那豪傑是四方腦袋、八楞兒腦袋!”
“冒冒”是一個漢語疊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公然
指公開、不加掩飾地行事。例如《兒女英雄傳》中“使天下冒冒焉惟美好之是趨”,強調在公共場合或明顯情境下的行為。
将近
表示接近某個時間或程度。如《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提到“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意為“接近七十年”。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權威詞典及現代用例,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進一步查證。
冒冒,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膽小、不敢冒險的性格。當一個人或事物缺乏冒險精神,過于謹慎小心,容易退縮時,可以用“冒冒”來形容。
冒冒的部首是冫,共有5個筆畫。
《冒冒》一詞最早出現在《漢語大詞典》中,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由于口語中的習用語擴展而來。
《冒冒》的繁體字為「冒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相似,也是“冒冒”。
1. 他對于新的挑戰總是冒冒失失的,缺乏勇氣去嘗試。
2. 小明平時過于冒冒,從不敢邁出自己的舒適區。
冒冒膽、冒冒然、膽大冒險
膽小、怯懦、畏縮
勇敢、大膽、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