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裳的意思、冠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裳的解釋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着官服。《宋史·範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範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冠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官吏的全套禮服
    指古代官員在正式場合穿戴的完整服飾,象征身份與禮儀。例如《鶴林玉露》記載,宋代劉子澄任衡陽守時,“以冠裳涖事”,展現官員的威儀。

  2. 穿着官服的行為
    強調官吏履行職責時的着裝規範。如《宋史·範應鈴傳》描述其“夙興,冠裳聽訟”,即穿戴官服審理案件。

  3. 代指官宦士紳階層
    可泛指官員、士大夫等社會上層人士。唐代高彥休在《唐阙史》中提到“冠裳農賈”,即涵蓋士紳與平民的群體。

  4. 官職或官位
    宋代範成大的詩中提及“解冠裳縛”,比喻擺脫官職束縛。

  5. 文明與禮儀制度
    在洪仁玕的《誅妖檄文》中,用“毀我往古冠裳”代指破壞傳統禮制。

二、語境與用法

三、綜合總結

“冠裳”一詞從具體服飾擴展至官職、階層、禮制等抽象概念,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禮儀與身份的重視。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常見于曆史典籍與文學作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宋史》《鶴林玉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裳的意思

《冠裳》是一個成語,意為穿戴莊重,形容人的儀表整潔端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冠裳》這個成語的拆分為冠 (冖 + 八) 和裳 (衣 + 丁),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冠裳》這個成語源于《論語·公冶長》:“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為穿戴整齊的人有五六人,而穿着不整齊的人有六七人,這段文字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儀表。

繁體

《冠裳》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冠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中,《冠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拼音發音是相同的。

例句

他總是冠裳而出,給人一種幹練高貴的感覺。

組詞

冠頭、裳履、冠蓋如雲、裳衣霞服

近義詞

儀表端莊、裝束整潔、衣冠楚楚

反義詞

邋遢服裝、衣冠不整、形容狼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