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裳的意思、冠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裳的解釋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着官服。《宋史·範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範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冠裳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由"冠"與"裳"兩個語素構成,分别指代古代服飾制度中最重要的首服與下裝。《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古代士大夫的穿戴"(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特指整套禮儀服飾,如《禮記·冠義》記載"冠者禮之始也",強調其在禮制中的重要象征意義。

二、引申含義 在古典文獻中常引申為官職或仕途的代稱,如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所述"冠裳倒置"比喻官職與才能不相稱(來源:中華書局《全宋筆記》整理本)。明代《醒世恒言》用"冠裳濟濟"形容官員雲集的場面,體現其作為官僚階層的身份标識功能。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項時特别标注為書面語,指代莊重正式的衣着裝束,常見于描述傳統禮儀場合的文學作品中,如"冠裳整肅"等表述(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需要特别說明的是,當代普通話已較少單獨使用該詞,多保留在成語及仿古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冠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官吏的全套禮服
    指古代官員在正式場合穿戴的完整服飾,象征身份與禮儀。例如《鶴林玉露》記載,宋代劉子澄任衡陽守時,“以冠裳涖事”,展現官員的威儀。

  2. 穿着官服的行為
    強調官吏履行職責時的着裝規範。如《宋史·範應鈴傳》描述其“夙興,冠裳聽訟”,即穿戴官服審理案件。

  3. 代指官宦士紳階層
    可泛指官員、士大夫等社會上層人士。唐代高彥休在《唐阙史》中提到“冠裳農賈”,即涵蓋士紳與平民的群體。

  4. 官職或官位
    宋代範成大的詩中提及“解冠裳縛”,比喻擺脫官職束縛。

  5. 文明與禮儀制度
    在洪仁玕的《誅妖檄文》中,用“毀我往古冠裳”代指破壞傳統禮制。

二、語境與用法

三、綜合總結

“冠裳”一詞從具體服飾擴展至官職、階層、禮制等抽象概念,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禮儀與身份的重視。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常見于曆史典籍與文學作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宋史》《鶴林玉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懊侬篦頭鋪殘壺吃答鸱鳥粗放經營麤鹵麤魯大康盜買墊借逗攏掇撷耳邊廂匪頒奉事風俗福惠副頁更張孤撐豪缣回知剪輯賤隸今日個僦人空門士空枵冷嘲熱駡兩夏聯署麟趾呈祥鑪捶落花流水眊眊稍稍梅勒章京眇勁拿鼎孬種女學屏竄皮衣求爹爹告奶奶觠角日和風暖瑞慶節如狼牧羊山鬥事半功百勢窮力竭屬者潭思同情凸起鄉念向心憲籍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