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的意思、大康的詳細解釋
大康的解釋
(1).《詩·唐風·蟋蟀》:“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陸德明 釋文:“大,音泰。” 朱熹 集傳:“大康,過於樂也。”後以“大康”指安豐泰樂。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昔者 唐虞 崇舉九賢,布之於位,而海内大康。”
(2).表示使安樂。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雎水》:“大康 華夏 ,綏靜黎物。” 唐 劉禹錫 《蘇州謝上表》:“大康黎元,慎擇牧守。”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康的解釋 康 ā 安甯:康樂(?)。康平。康甯。 空,空虛:蘿蔔康了。 寬闊:康莊。康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無病:康健。康複。康泰。健康。 豐盛:小康。康年。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根據現有權威詞典查證,“大康”并非現代漢語中的規範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主要辭書中均未收錄其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及曆史文獻分析,主要有以下兩種理解方向:
-
曆史語境中的“大康”
- 指極度安樂、過度享樂的狀态(常含貶義): 此義項可追溯至《詩經·唐風·蟋蟀》毛詩序:“《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闵之,欲其及時以禮自虞樂也。此晉也,而謂之唐,本其風俗,憂深思遠,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焉。然則其民有先憂後樂之風,詩人美之也。” 後世注疏常将詩中“好樂無荒”與“大康”對比,認為“大康”意指過度逸樂、荒廢政事或本分。例如在闡釋“無已大康,職思其居”時,“大康”即被解釋為“泰康”,指過分的安樂(來源:毛詩注疏傳統)。
- 可能指年號或特定稱謂: 曆史上存在以“大康”為年號的情況,如遼道宗耶律洪基曾使用“大康”年號(1075年—1084年)。此時“大康”作為專有名詞,無普遍詞彙意義(來源:中國曆史紀年表)。
-
現代可能的衍生或誤用
- “小康”的對比或誤寫: 現代常用“小康”指生活安定、經濟寬裕的狀态(源自《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偶見“大康”被非規範地用作“小康”的升級版或誤寫,意指比“小康”更富裕、更安樂的生活水平,但此用法缺乏權威詞典依據和廣泛社會認同(來源:現代漢語詞彙使用觀察)。
- 人名、地名或品牌名: “大康”在現代更常見于人名、企業名稱或特定地名(如中國有“大康鎮”),此時其含義取決于具體命名意圖,不具有統一的詞典釋義(來源:常見專名使用)。
“大康”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無獨立詞義。其核心理解應回歸曆史文獻,主要指《詩經》傳統注疏中與“無荒”(不荒廢)相對的“過度安樂”狀态,帶有警誡意味。現代若脫離此語境使用,多為專有名稱或非規範的衍生、誤用,需根據具體情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大康”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結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義與起源
-
社會安定與繁榮
指國家或社會的整體安康與太平,人民生活幸福。該含義源于《莊子·内篇·大宗師》的“大道康,大康若無”,強調大道運行下的社會和諧。
-
個人層面的安樂
在《詩經·唐風·蟋蟀》中,“無已大康,職思其居”的“大康”意為“過于享樂”,帶有勸誡勿耽于安逸的意味。
二、讀音與用法
- 讀音:通常讀作“dà kāng”,但在《詩經》等古籍中“大”可能通假“泰”(tài)。
- 使用場景:可用于描述社會繁榮(如“海内大康”),或祝福他人生活安康,亦可用于曆史文獻中表達安樂狀态。
三、擴展與相關概念
- 與“小康”“大同”的關系
古籍中“大康”常與“小康”對比,後者指中等富裕生活,而“大同”則代表更高層次的理想社會(《禮記·禮運》)。
- 曆史年號
遼道宗耶律洪基曾以“大康”(1075-1084年)為年號,屬特定曆史用法。
四、總結
“大康”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在哲學及社會層面多指整體繁榮,文學作品中可能帶有享樂色彩,曆史文獻中則存在年號等特殊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鄙瑣補襯蔔禘撤調趁懷雠姤楚害大報墊付雕舄定令禘祀地圓說鬥豔分甘風環雨鬓浮桁伏翼紅白賞恤狐冰缋緌簡薄雞飛狗走靳色津途蹶蹏孔釋連三接二蠡蠡崚靈魂鹿劍芒芠眊悼男事乾化青緑帬腰熱熬翻餅讪疵山澤社客生命線聲聲慢(尋尋覓覓)省劄嗣讓綏慰通鄽通行圖寫維檝五道神香花供養鄉讪現金帳鹹苦嚣風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