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承雇服役的人。《史記·汲鄭列傳》:“ 莊 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
(2).雇傭人。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有司常僦人,以車船自他郡往輸,乘沙逆河,遠者數千裡,人畜死,蹄踵交道,費不可勝計。” 宋 曾鞏 《序越州鑒湖圖》:“ 吳奎 則謂每歲農隙,當僦人濬湖,積其泥塗,以為丘阜。”
“僦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承雇服役的人
指被雇傭來承擔勞役或服務的人。例如《史記·汲鄭列傳》提到:“莊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 這裡的“僦人”即指受雇于官府或私人從事運輸、勞役的群體。
雇傭人(的行為)
作動詞時,表示雇傭他人。唐代韓愈在《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中描述:“有司常僦人,以車船自他郡往輸……” 此處的“僦人”強調官府雇傭人力完成運輸任務的行為。宋代曾鞏的《序越州鑒湖圖》也提到相關用法,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補充說明
“僦”本意為租賃、雇傭,“僦人”在古籍中多與官府勞役、物資運輸相關,現代漢語已不常用。其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分析,例如唐代漕運、宋代水利工程等場景中常見此類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