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裳的意思、冠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裳的解释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裳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解析 由"冠"与"裳"两个语素构成,分别指代古代服饰制度中最重要的首服与下装。《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古代士大夫的穿戴"(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特指整套礼仪服饰,如《礼记·冠义》记载"冠者礼之始也",强调其在礼制中的重要象征意义。

二、引申含义 在古典文献中常引申为官职或仕途的代称,如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述"冠裳倒置"比喻官职与才能不相称(来源:中华书局《全宋笔记》整理本)。明代《醒世恒言》用"冠裳济济"形容官员云集的场面,体现其作为官僚阶层的身份标识功能。

三、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项时特别标注为书面语,指代庄重正式的衣着装束,常见于描述传统礼仪场合的文学作品中,如"冠裳整肃"等表述(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代普通话已较少单独使用该词,多保留在成语及仿古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冠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础释义

  1. 官吏的全套礼服
    指古代官员在正式场合穿戴的完整服饰,象征身份与礼仪。例如《鹤林玉露》记载,宋代刘子澄任衡阳守时,“以冠裳涖事”,展现官员的威仪。

  2. 穿着官服的行为
    强调官吏履行职责时的着装规范。如《宋史·范应铃传》描述其“夙兴,冠裳听讼”,即穿戴官服审理案件。

  3. 代指官宦士绅阶层
    可泛指官员、士大夫等社会上层人士。唐代高彦休在《唐阙史》中提到“冠裳农贾”,即涵盖士绅与平民的群体。

  4. 官职或官位
    宋代范成大的诗中提及“解冠裳缚”,比喻摆脱官职束缚。

  5. 文明与礼仪制度
    在洪仁玕的《诛妖檄文》中,用“毁我往古冠裳”代指破坏传统礼制。

二、语境与用法

三、综合总结

“冠裳”一词从具体服饰扩展至官职、阶层、礼制等抽象概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与身份的重视。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常见于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宋史》《鹤林玉露》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桉籍拜斗般尔宝瓶座被覆辨覈冰丝弦不详成势骋妍对症返哺之私赗助焚烬肤受之诉怪诡故步自画龟卜咳笑贺仪何至于哄抬黄鞓毁冠裂裳绘摹诲谟嘉賔酱齐缉拏径捷儆息菊泉孔繇里吏漏理马金囊内记名嗫唲喷撒飘没千妥万妥庆吊青门种瓜穷余搉商曲解若许山词生监蛇蟠蚓结适情率意霜鵶说得过去淑然天寿天下大势贴绒汀渚小指头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