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鑪捶的意思、鑪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鑪捶的解釋

亦作“ 鑪錘 ”。亦作“ 鑪椎 ”。1.爐與錘。指冶煉鍛造。《莊子·大宗師》:“夫 無莊 之失其美, 據梁 之失其力, 黃帝 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間耳。” 陸德明 釋文:“捶,本又作錘。” 郭慶藩 集釋:“鑪,竈也;錘,鍛也。以上三人皆因聞道然後忘其所務,以契其真,猶如世間器物假如鑪冶打鍛以成其用者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二·詞林大拜》:“豈惟 張 桂 諸公真能奪造化之鑪錘耶!”

2.比喻造化,陶鑄。《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雕刻百工,鑪捶萬物。” 張銑 注:“雕刻、鑪捶,喻造化也。”

3.比喻構思熔裁或構思熔裁的能力。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 顧侯 運鑪錘,筆力破餘地。”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論詩》:“ 謝康樂 、 庾義城 之詩,鑪錘之功,不遺力也。” 清 戴名世 《方靈臯稿序》:“而旁及于人情物态,雕刻鑪錘,窮極幽渺,一時作者,未之或及也。”

4.比喻軍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昨者閣下方事 淮 蔡 ,獨當鑪錘。” 宋 蘇轼 《富鄭公神道碑》:“上帝憎之,命我祖宗,畀爾鑪椎,往銷其鋒。” 明 許自昌 《水浒記·效款》:“今日鑪錘任君宰,強移栖息一枝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鑪捶(lú chuí)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冶煉工具的複合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整體釋義

指冶煉金屬時所用的火爐與鐵錘,泛指冶金工具。該詞強調鍛造過程中爐火與錘擊的配合,屬手工業術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08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單字解析

  1. 鑪(lú)

    即“爐”的異體字,本義為火爐,特指熔煉金屬的爐竈。《說文解字·金部》:“鑪,方鑪也。從金盧聲。”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捶(chuí)

    通“錘”,指敲打金屬的錘具。《說文解字·手部》:“捶,以杖擊也。”引申為鍛造工具。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文獻用例佐證

《莊子·大宗師》載:“鑪捶之間,固可自適。”此處以鑪捶喻指錘煉身心的修養過程,印證其本義與鍛造相關。

來源: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四、詞義演變

該詞在漢代後逐漸被“爐錘”替代,現代漢語中僅存于古籍及學術研究,但作為文化符號仍見于“千錘百煉”等成語中。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鑪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多個來源如下:

1.基本釋義

“鑪捶”亦作“鑪錘”“鑪椎”,本義指冶煉鍛造的工具或過程,即用爐火和錘子加工金屬。例如《莊子·大宗師》中提到“皆在鑪捶之間耳”,比喻事物在錘煉中發生變化。

2.引申與比喻義

3.其他關聯解釋

“鑪捶”既指具體的冶煉工藝,也用于抽象層面的塑造與錘煉。需注意語境中的具體指向,例如在《莊子》中更偏向哲學化的比喻。

别人正在浏覽...

挨查拔縫白茫茫拌嘴拌舌悖逆兵車之屬不虞之隙馳魂奪魄赤悃棰敕丹旗刀鲚凋弊敵陣動息番茂服勞覆信鋼琴耕築共料馘俘蒿草核定昏迷不省奬狀奸事即此寂絶疾厲禁罰金诰兢戒進退履繩際畔濟人葰茂看管勞累兩面性隸楷流寄攣綴買功凝锳盤還譬止前徽卿曹清霁清聲親疏栖山深讐大恨生帳子貨手飾逃竄童昧誤打誤撞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