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政的意思、報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政的解釋

(1).陳報政績。《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為 魯公 。 魯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魯 ,三年而報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遲也?’ 伯禽 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後遂為地方官政績卓著之典。 唐 劉禹錫 《上門下武相公啟》:“念外臺報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錢謙益 《福建布政使左參議徐良彥母丁氏加贈恭人制》:“迨報政于南國,已棄養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農明府擢儀部》:“昔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報政逾十年,令聞昭四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報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陳報政績

指地方官員向上級或朝廷彙報治理成果。這一用法源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典故: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魯國,曆時三年才向周公彙報政績。周公詢問原因,伯禽解釋是因需變革當地風俗禮儀,耗時較長。後世以此代指官員政績卓著,如唐代劉禹錫《上門下武相公啟》中“念外臺報政之功”,即引用此典。

2.指任地方官

後衍生為“擔任地方官職”的泛稱。例如清代錢謙益在《福建布政使左參議徐良彥母丁氏加贈恭人制》中寫道“迨報政于南國”,即指徐良彥在南方任職。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唐代、清代文人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政》的意思

《報政》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報”和“政”。它表示了對政治事件和政治情況進行報道和評述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報政》中,“報”的部首是“扌”,筆畫數為5;“政”的部首是“攵”,筆畫數為9。

來源

《報政》這個詞是從漢語中衍生而來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這個詞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隨着時代的變遷,它逐漸發展并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重要詞彙之一。

繁體

《報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報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對于《報政》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會根據不同的時代和地區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它仍然表示對政治事件和政治情況的報道和評述。

例句

1. 《報政》雜志對于最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進行了深入分析。

2. 記者們竭盡全力為民衆提供客觀、真實的《報政》信息。

組詞

報紙、政治、政府、政策、報告、政局等。

近義詞

新聞報道、政治評論、時事分析等。

反義詞

娛樂新聞、社會八卦、非政治話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