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的意思、卧疾的詳細解釋
卧疾的解釋
卧病。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卧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北史·李暉傳》:“嘗卧疾期年, 文帝 憂之,賜錢一千萬,供其藥石之費。” 前蜀 韋莊 《卧重疾有題》詩:“與君同卧疾,獨我漸彌留。”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錢大夫妻》:“其後卧疾,有發語於冥暗中,自言為亡妾某人,具道欲殺 陳 之意。”
詞語分解
- 卧的解釋 卧 ò 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鋪。卧室。卧底(埋伏下來做内應,如“卧卧傳中”)。 * 。卧龍(喻隱居或尚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卧薪嘗膽(形容刻苦自勵,志圖恢複)。藏龍卧虎(喻潛藏着人才)。 把去殼的雞蛋
- 疾的解釋 疾 í 病,身體不舒適:疾病。目疾。殘疾。諱疾忌醫。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額。 恨:疾惡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點:“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進。疾馳。疾足先得。
專業解析
卧疾
釋義
指因病卧床休養,行動受限的狀态。古代文獻中多形容長期或嚴重的疾病,需靜卧調治,隱含身心困頓之意。
字源與結構
- 卧:會意字,從人、臣(表俯身),本義為伏身休息。《說文解字》釋:“卧,休也。從人、臣,取其伏也。”
- 疾:形聲字,從疒(病字旁)、矢聲,本義為急病。《說文解字》注:“疾,病也。”二字組合強調“因病伏榻”的狀态。
古籍例證
- 《後漢書·袁安傳》:
“安病卧疾,不能赴召。”
描述袁安因病卧床,無法應召出仕,體現“卧疾”與仕途受阻的關聯。
- 《晉書·王羲之傳》:
“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朝廷以其誓苦,亦不複征之。後為會稽内史,稱疾去郡,卧疾十年。”
王羲之稱病辭官後長期“卧疾”,反映其歸隱與病弱交織的境遇。
文化意涵
- 隱逸象征:文人常借“卧疾”婉拒出仕,如陶淵明《飲酒二十首》雖未直用該詞,但“寝迹衡門”的意象與之相通。
- 病榻書寫:古代文學中,“卧疾”是創作場景之一,如白居易《病中詩十五首》以病榻視角抒懷。
近義辨析
- 卧病:泛指因病卧床,程度較輕(如《論語·述而》載“子疾病,子路請禱”)。
- 沉疴:側重重病難愈(如《魏書·獻文六王傳》“沉疴綿惙”),而“卧疾”更強調卧床行為本身。
主要參考文獻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卧”“疾”字條。
- 範晔《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安傳》(中華書局,2000年點校本)。
- 房玄齡《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卧疾”詞條釋義。
-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論及疾病書寫與文人心态。
網絡擴展解釋
“卧疾”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ò jí,基本含義指因病卧床,即“卧病”之意。以下從詞義、文獻例證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
“卧”指躺卧,“疾”指疾病,組合後表示因患病而無法起身的狀态。
- 常見用法: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描述因病長期卧床的情況,帶有行動受限、需要休養的語境。
二、文獻例證
- 南朝謝靈運《齋中讀書》詩:
“卧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意為:因病卧床,閑暇時以寫作消遣)。
- 《北史·李暉傳》:
“嘗卧疾期年,文帝憂之,賜錢一千萬,供其藥石之費。”
(李暉患病卧床一年,皇帝賜錢用于治療)。
- 宋代洪邁《夷堅丙志》:
記載錢大夫妻卧疾時,亡妾魂魄現身的情節,體現疾病與超自然現象的關聯。
三、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 近義詞:卧病、抱恙、染疾。
- 場景:
古代常用于描述文人、官員或普通人因病休養的狀态,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
四、總結
“卧疾”作為傳統漢語詞彙,既保留了對疾病的客觀描述,也承載了古代社會對病中生活的觀察與情感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齋中讀書》《北史》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按金擺落白晳薄言唱春調綽經愁愦啜持簇饤點葉電子論彫楹地表跕躧釘缸丢巧針兌準犯跸廢墜符兆光榮榜孤莺行政訴訟含章挺生恒科誨道檢勾兼收并録金魚酒官酒情鈞容袴衫牢讓路出面龐蔑棄蔑殺逆鸧逆喻骈聚魄兔圃澤切齒人使棒獸镮水波不興索性談無天九牌題劍痛定痛絕握蛇騎虎烏浒戊申録霞嶺效能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