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說命上》:“ 王 庸作書以誥曰:‘……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説 築 傅巖 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置諸其左右。”後因以“夢説”比喻帝王求得賢相。 唐 黃滔 《祭崔補阙道融文》:“既而大君之思夢 説 ,四輔之急薦 雄 。” 明 張居正 《題孫公遺愛祠》詩:“生 申 鐘嶽秀,夢 説 起 巖 居。”
猶夢話。空話。 張難先 《共進會始末》:“或指為理想,或斥為夢説。”
“夢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源自《尚書·說命上》記載的商王武丁典故。商王武丁夢見天帝賜予賢臣傅說(yuè),後根據夢中形象找到傅說并任命為相,輔佐治國。因此“夢説”被引申為帝王求得賢才的象征。
例證:
明代張居正《題孫公遺愛祠》中“夢説起巖居”,即用此典表達對賢臣的渴求。
由“夢”與“説(說)”組合而成,字面指“夢中言語”,引申為兩種用法:
需根據語境區分:
(注:部分解釋綜合參考了、2、3、4的考據内容)
《夢説》(mèng shu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夢想的言語或話語”。夢説的拆分部首是“夕”和“言”,筆畫數為18畫。
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書法作品《論語·衛靈公》,其中有一句“衛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夢説周公其覺乎?”(意為“衛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說:周公夢見你,他會醒悟嗎?”)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夢想的言語”。夢説一詞後來被廣泛使用,形容人們對未來的理想與目标。
夢説在繁體字中是“夢說”,與簡體字的寫法有所區别,但兩者詞義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夢説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夢説可以寫作“夢說”,其中“夢”是以“胡”作旁,表示夢的意思,而“説”則以“言”作旁,表示話語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夢説的例句:
一些與夢説相關的組詞有:
夢説的反義詞是“實際(shí jì)”,表示與夢想或理想相反的現實狀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