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力的意思、棄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力的解釋

(1).丢棄功勞。《左傳·襄公二年》:“ 鄭成公 疾, 子駟 請息肩於 晉 ,公曰:‘ 楚 君以 鄭 故,親集矢於其目,非異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其誰暱我?’” 陸德明 釋文:“棄力, 服 本作‘棄功’。” 漢 陳琳 《應譏》:“使己蒙噂沓之謗,而他人受讨賊之勳,捐功棄力,以德取怨。”

(2).費力。 晉 陸雲 《與平原書》:“文章既自可羨,且解愁忘憂,但作之不工,煩勞而棄力,故久絶意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力"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非常冷僻的用法,其核心含義需要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

  1. 字面拆解與核心含義

    • 棄:本義為抛棄、舍棄、廢棄。如《說文解字》:“棄,捐也。” 指主動放棄或丢棄某物。
    • 力:指力量、力氣、能力、努力等。
    • 棄力:字面意思即舍棄力氣、放棄努力。它強調一種主動停止用力、不再付出努力的狀态或行為。
  2. 古漢語語境中的使用

    • “棄力”在古代文獻中偶有出現,主要用于描述在勞作、戰鬥或某種需要持續用力的情境下,主動停止發力或放棄努力。例如:

      “耕者棄力而弗勤,則饑寒及之矣。” (假想例,說明耕作時放棄努力會導緻饑寒)

    • 它隱含了因懈怠、放棄而導緻不良後果的意味,常帶有貶義或警示色彩。
  3. 現代漢語中的罕見性與理解

    • 在現代漢語日常交流和常用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棄力”已極少作為固定詞語使用,幾乎不被收錄。
    • 其含義在現代更常用“放棄努力”、“懈怠”、“偷懶”、“不出力”、“使不上勁”等短語來表達。
    • 若在特定文本(如古籍、仿古作品)中遇到,應回歸其古義“舍棄力氣/放棄努力”來理解。

“棄力”是一個源于古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舍棄力氣、放棄努力。它描述了主動停止發力或不再付出努力的行為狀态,常帶有因懈怠而導緻負面結果的意味。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被更常用的口語化表達所取代。理解時應側重于其古義。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棄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一、丢棄功勞(主要釋義)

指背棄或舍棄原有的功績或功勞,常見于政治或軍事語境。例如:

  1. 《左傳·襄公二年》記載,鄭成公在權衡是否依附晉國時,提到“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即若背叛楚國則是舍棄其功勞和承諾。
  2. 漢代陳琳《應譏》中“捐功棄力”,進一步印證此用法,指放棄功勳。

二、費力(次要釋義)

部分現代工具書(如掌樂組詞網)将其解釋為“耗費力量”,但該釋義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是基于字面含義(“棄”指舍棄,“力”指力量)的引申。

綜合解析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曆史研究場景中優先采用“丢棄功勞”的釋義,并參考《左傳》等原始文獻。若需更多例證,可查閱引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穆百老彙辯決遍野辨照毖重跛足從事汊港籌河翠羅道不的堤塍罰籌繁骛龔隗構撰貫月查黃胖摏年糕環素貨籍剪靛花煎督菅蒯矯情解人頤荊人九節杖九投舊職開山始祖拉東補西量校立誓理性論端靡屆眀德秣馬利兵暖炕譴客千年棗峭拔輕辌攝護腺實症守衛收因結果說大口宿營太陽膏韬世屯難問柳尋花文曲沃言五大夫憸猾先卿先人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