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卻的意思、小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卻的解釋

亦作“ 小卻 ”。1.稍稍後退。《後漢書·馮異傳》:“ 異 與 禹 合兵救之, 赤眉 小卻。”《梁書·康絢傳》:“遣其子 悅 挑戰,斬 魏 鹹陽王 府司馬 徐方興 , 魏 軍小卻。”《舊唐書·太宗紀上》:“諸軍戰小卻,為賊所乘。” 宋 陸遊 《題郭太尉金州至喜堂》詩:“十年宿衛功第一,小卻卧護長 淮 邊。”

(2).稍後,過些時候。 晉 王羲之 《與人書》:“實望投老得盡田裡骨肉之歡……不知小卻得遂本心不?”《宋書·武帝紀下》:“ 謝晦 數從征伐,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小卻,可以 會稽 、 江洲 處之。”

(3).稍稍推辭。 宋 郭應祥 《虞美人·送張監稅》詞:“二年 瀏水 司征榷,小卻平戎略。”


見“ 小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小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稍稍後退
    多用于軍事或戰鬥場景,指軍隊或人員短暫、小幅度的退避。
    例句:

    • 《後漢書·馮異傳》:“異與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卻。”
    • 《舊唐書·太宗紀上》:“諸軍戰小卻,為賊所乘。”
  2. 稍後,過些時候
    表示時間上的推遲或延後,帶有短暫等待之意。
    例句:

    • 《宋書·武帝紀下》:“小卻,可以會稽、江州處之。”
    • 晉代王羲之書信:“不知小卻得遂本心不?”
  3. 稍稍推辭
    指在禮節或對話中輕微地表示拒絕或謙讓。
    例句:

    • 宋代郭應祥《虞美人·送張監稅》:“小卻平戎略。”

二、用法與辨析

三、拓展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查看《後漢書》《宋書》等古籍,或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小卻的意思

小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言辭簡潔、言語精确。形容用極少的言辭表達出深刻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小卻的拆分部首是小,筆畫數為3。

來源

小卻一詞起源于古代,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堯诰》。可見該詞的使用曆史非常久遠。

繁體

小卻的繁體字為「小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小卻寫作「小确」。在隸書中,這個詞的字形更接近現代的寫法,但結構稍有差别。

例句

他的文筆非常小卻,一絲不苟。

組詞

小卻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如小卻謝絕、小卻回答。

近義詞

言簡意赅、措辭簡潔、言簡意深等。

反義詞

言過其實、冗長啰嗦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