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柄的意思、國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柄的解釋

[the political power of a nation] 國家大權

大臣太貴,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柄而便私者也。——《韓非子·人主》

詳細解釋

國家權柄。《管子·立政》:“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 三國 魏 曹操 《薤露》詩:“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二三:“ 袁世凱 竊去國柄,把 中國 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家政權或統治權力,強調對國家命脈的掌控。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典籍角度分層解析:


一、基本釋義

國柄(guó bǐng)指國家的統治權或政權,即掌控國家命脈的根本權力。

來源:


二、詞源結構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闡釋

  1. 《史記·秦始皇本紀》:

    “二世……操國柄以制海内。”

    釋義:指秦二世掌握國家政權統治天下。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2. 《韓非子·八說》:

    “治強易為謀,弱亂難為計……故國柄輕于鴻毛,而社稷危于累卵。”

    釋義:強調政權穩固對國家存亡的決定性作用。

    來源:中華書局《韓非子集解》。

  3. 《漢書·元後傳》:

    “兄弟據重,宗族磐互,曆世掌國柄。”

    釋義:描述外戚王氏家族長期掌控朝政。

    來源:中華書局《漢書》。


四、近義詞辨析


五、現代使用提示

“國柄”屬書面語及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多用于學術、曆史論述或文學創作中,強調政權歸屬的權威性。

來源: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标注其“具文言色彩”。


結論:國柄的核心是國家統治權的象征,其釋義根植于古代政治哲學,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與普通“權力”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國柄”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國家大權或國家權柄,即掌控國家政權的核心權力。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國柄”由“國”(國家)和“柄”(執掌、權柄)組成,字面意為“國家的權柄”。它強調對國家政治權力的掌控,常見于古代文獻,如《韓非子》提到“操柄而便私”,即指權臣把持國柄謀私利。

2.詞源與文獻出處

3.用法與近義詞

4.現代語境

近現代學者如吳玉章在回憶錄中,用“國柄”指代袁世凱篡奪國家政權的行為,延續了該詞的曆史批判色彩。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經典和現代用例,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管子》《韓非子》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懊悔無及敗奔百廛白招拒抱子弄孫伯餘不拾遺昌意扯後腿稱述鸱夷子出幽打鬧調動朵兒别方潔放行奉還鳳頭冠蓋帽兒鬼筆鬼诹國火和鬨皇莊薦舉僥歡疾風勁草棘鈎警鈴矜爽積錢酒瘋焌油鞫正梁丘黎明禮信昽昽陋亡勠力同心鑼鼓點兒瞢瞢模效偏柎偏據貧舍擎跽棄舍确乎不拔師尹死工夫四絶碑松柏後雕送君千裡終須别聳立算無遺策桃花缥題餻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