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柄的意思、国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柄的解释

[the political power of a nation] 国家大权

大臣太贵,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柄而便私者也。——《韩非子·人主》

详细解释

国家权柄。《管子·立政》:“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 三国 魏 曹操 《薤露》诗:“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三:“ 袁世凯 窃去国柄,把 中国 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国家政权或统治权力,强调对国家命脉的掌控。以下从权威辞书及典籍角度分层解析:


一、基本释义

国柄(guó bǐng)指国家的统治权或政权,即掌控国家命脉的根本权力。

来源:


二、词源结构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阐释

  1.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操国柄以制海内。”

    释义:指秦二世掌握国家政权统治天下。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2. 《韩非子·八说》:

    “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国柄轻于鸿毛,而社稷危于累卵。”

    释义:强调政权稳固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作用。

    来源:中华书局《韩非子集解》。

  3. 《汉书·元后传》:

    “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历世掌国柄。”

    释义:描述外戚王氏家族长期掌控朝政。

    来源:中华书局《汉书》。


四、近义词辨析


五、现代使用提示

“国柄”属书面语及历史语境词汇,现代汉语多用于学术、历史论述或文学创作中,强调政权归属的权威性。

来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标注其“具文言色彩”。


结论:国柄的核心是国家统治权的象征,其释义根植于古代政治哲学,现代使用需结合语境,避免与普通“权力”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国柄”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国家大权或国家权柄,即掌控国家政权的核心权力。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国柄”由“国”(国家)和“柄”(执掌、权柄)组成,字面意为“国家的权柄”。它强调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掌控,常见于古代文献,如《韩非子》提到“操柄而便私”,即指权臣把持国柄谋私利。

2.词源与文献出处

3.用法与近义词

4.现代语境

近现代学者如吴玉章在回忆录中,用“国柄”指代袁世凯篡夺国家政权的行为,延续了该词的历史批判色彩。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代经典和现代用例,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管子》《韩非子》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按金百鬼昌黎赤鷩吃不过脆弱村夫子大狐叠字堤溃蚁穴东道独阳耳塞机放虎遗患凤盉俯拾即是很人合任赫焰黄铁矿鲸须锦胸绣口迥不犹人狂猘賫赐老命腊糟蛎灰零族露申没羽之虎鸣鵽密云龙内却能够判词抛扔普博钳马清疎青岩圈阓襦褏曙天司管肆行无忌四夷馆探马赤军投袂而起退相外引婉柔塕然屋架五马六猴翔嬉下殇下泄洗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