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的意思、勠力同心的詳細解釋
勠力同心的解釋
齊心合力。《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獻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後漢書·袁紹傳》:“今欲與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濟之乎?”《梁書·韋粲傳》:“臣子當勠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詞語分解
- 勠力的解釋 .勉力;盡力。《書·湯诰》:“聿求元聖,與之勠力,以與爾有衆請命。” 孔穎達 疏:“勠力,猶勉力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範蠡 事 越王 句踐 ,既苦身勠力,與 句踐 深謀二十餘年,竟滅 吳
- 同心的解釋 ∶思想或認識一緻同心同德 ∶共一中心或核心同心圓同心度 ∶共同的心願;心思相同神佛原有同心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詳細解釋.齊心。《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唐
網絡擴展解釋
“勠力同心”是漢語成語,意為齊心協力、團結一緻。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衆人為共同目标齊心合力、共同奮鬥。其中,“勠力”意為合力、并力,“同心”指思想一緻。
- 近義詞: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同心同德。
- 反義詞:離心離德、一盤散沙、四分五裂。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左傳·成公十三年》記載:“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描述春秋時期秦晉兩國結盟合作的場景。
- 曆史背景:部分文獻(如)提到夏朝末年百姓反抗夏桀的故事,但主流出處仍以《左傳》為權威。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常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軍民勠力同心抵禦外敵”。
- 成語結構:聯合式結構,由“勠力”和“同心”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
四、例句與應用
- 古代用例:《梁書·韋粲傳》中“臣子當勠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 現代引申:可用于形容團隊協作、社會團結等場景,如“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時艱”。
五、擴展說明
- 異體寫法:部分文獻中寫作“戮力同心”,但“勠”為規範用字。
- 文化意義:體現中華文化中強調集體協作的傳統價值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勠力同心
《勠力同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它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勠、力、同、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勠的部首是力,它有5個筆畫;力的部首是力,它有2個筆畫;同的部首是口,它有6個筆畫;心的部首是忄,它有4個筆畫。
來源
《勠力同心》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尚書·禹貢》:“勠力同心,同力配事。”意為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去完成一項事情。
繁體
繁體字為「勠力同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勠力同心」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要勠力同心,共同把它做好。
2. 隻有勠力同心,才能戰勝困難。
3. 團結合作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我們要勠力同心,一起前進。
組詞
1.同心協力:指大家齊心協力,合作完成某項任務。
2.同舟共濟:形容在艱難困境下,大家團結合作,共同克服困難。
3.共同努力:指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去完成一項工作或目标。
近義詞
1.齊心協力:意思是大家心思統一,努力完成某項工作。
2.衆志成城:指衆人齊心協力,團結一緻,共同應對困難。
反義詞
1.各自為戰:指大家各自為利益而奮鬥,缺乏合作精神。
2.不和諧:指人們之間缺乏合作精神,關系緊張,無法共同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