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lling log] 古代作戰時從高處推下以打擊敵人的圓木
滾木礌石
一種作戰防禦用的圓木。從城上、山上推滾下去殺傷進攻的敵人。《明史·韓雍傳》:“賊魁 侯大狗 等大懼,先移其累重於 桂州 橫石塘 ,而立栅南山,多置滾木、礧石、鏢鎗、藥弩拒官軍。” 吳先恩 《難忘的歲月》:“我們堅守城樓,架起 太平天囯 留下的土6*炮,用罐子裝上石灰,設上滾木、擂石,跟反革命搏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滾木漢語 快速查詢。
滾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其核心意義均與“滾動”的物理特性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古代軍事防禦工具
指經過加工制成的圓柱形木材,用于從城牆或高處推下,通過重力加速沖擊敵軍。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滾木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城防戰,常與礌石配合使用,形成“滾木礌石”的防禦體系。《中國軍事通史》提到,這類器械在宋代發展為标準化制式,長度多在三至五米之間,兩端以鐵環固定繩索便于回收。
林業運輸專用器材
在伐木作業中指墊在木材底部便于拖運的圓柱體。《林産工業術語》(GB/T 14017-2020)定義其為直徑15-30厘米的硬木段,通過減小摩擦力提高原木搬運效率。現代林業實踐中,此類工具已逐步被金屬滾軸替代,但在傳統伐木技藝中仍具應用價值。
該詞構詞法呈現“動詞+名詞”的偏正結構,其中“滾”字既表動态特征,又隱含器械的功能屬性。這種構詞方式在漢語兵器類名詞中具有典型性,如“連弩”“鈎鐮”等均采用相似邏輯。
“滾木”一詞的解釋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基本含義
指古代軍事防禦中使用的圓木,作戰時從高處推下以殺傷敵人。這種戰術常見于守城或山地防禦,常與礌石(石塊)配合使用,形成“滾木礌石”的組合攻擊方式。
曆史應用與記載
注:法語中“滾木”可譯為“rondin”或“rouleau”(作戰用途的圓木)。
北曲别出新裁比肩民碧箫臣使吃劍頭窗闆創世紀觸手賜乞麤缪訂金風流醖藉蜂啓幹甚麼高老頭高疏公庫關卡和柔哄擡怳惑黃糯護岸林積案焦幹警拂禁刑日九壁兩不找麗美旅酬率到秘吝南都難着莫猱升鳥歌萬歲樂牛行盤厲凄動齊放秋棘秋獮圈盤腿曲律攘善軟布兜生死交折錢攝像管壽元厮擡厮敬探索退位望履為事鮮麗鶱舞習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