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之倉庫。《宋史·任伯雨傳》:“﹝ 伯雨 ﹞調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庫,笑曰:‘裡名 勝母 , 曾子 不入,此職何為至我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求 盱江 僚屬之薦舉則有書,求 盱江 公庫之文籍則有目。”
(2).國6*民6*黨統治時期經管各級政府財政收支的機關。根據1928年國6*民6*黨*********的規定,用款機關得以部分收入抵撥支出。其後,于1939年公布“公庫法”。在中央政府設國庫,地方政府分别設省庫、市庫和縣庫。規定國家全部歲入歲出都由公庫統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國庫事務由中央銀行代理;地方各級公庫事務由該上級政府公庫主管機關核準的銀行代理;在未設銀行的地方,指定郵政機關代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公庫漢語 快速查詢。
“公庫”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指官府管理的物資存儲場所,主要用于存放稅收、貢品等公共財物。
特指1939年國民黨政府推行的財政管理制度:
現代語境中,“公庫”一詞已較少使用,部分文獻可能代指公共資金池或特定制度下的財政體系。與“私庫”(私人倉庫)的核心區别在于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
《公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公(八畫)和庫(8畫)。它的含義是“公共的書庫”。公庫是指收藏、保存并供公衆閱覽的圖書館。
公庫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基于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播的需要,政府或者貴族家族會設立公共的圖書館,供人們閱讀學習。這些圖書館通常由政府或貴族擁有并負責經營管理。
公庫的繁體寫法為「公庫」,它在中文繁體字書寫中保留了最初的形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态與現代有所不同。公庫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公庫」,它的特點是更加筆畫繁多,書寫方式也有所不同。
1. 我喜歡在公庫裡閱讀各種書籍。
2. 公庫是社區居民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
公共、公衆、圖書館、知識、學習
圖書館、圖書室、圖書閱覽室
私人藏書室、個人書房、私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