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律的意思、曲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律的解釋

(1).彎曲;屈折。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曲律竿頭懸草稕,緑楊影裡撥琵琶。” 元 無名氏 《衣襖車》第三折:“那 狄青 右手兜絃,左手推靶,弓開似那曲律山頭蟒。”參見“ 乞留曲律 ”。

(2). 元武宗 海山 的蒙古語稱號。傑出之意。《元史·武宗紀二》:“﹝ 至大 四年﹞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 也先鐵木兒 等上尊諡曰 仁惠宣孝皇帝 ,廟號 武宗 。國語曰 曲律皇帝 。”

戲曲名詞。主要指寫作和演唱南北曲時應注意的各種原則。如作曲的選字、造句、體裁、風格;唱曲的發音、歸韻、闆眼等。 元 明 時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礎上逐漸歸納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 魏良輔 《曲律》、 王骥德 《曲律》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1.基本含義:彎曲或屈折

指物體形态的蜿蜒曲折,常見于元代文學作品。例如:

2.曆史人物稱號

特指元武宗海山的蒙古語尊稱,意為“傑出”。《元史》記載其廟號為“曲律皇帝”。

3.戲曲術語

指南北曲創作與演唱的規範,涵蓋:

4.哈尼族傳統樂器

哈尼語稱“Coirloir”,是哈尼族非遺文化象征: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差異顯著,需結合文學、曆史、戲曲或民族文化背景具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律

曲律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部首是“曰”和“音”,總共有12個筆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是出現在古代《尚書》中,用來形容音律的美妙和曲調的優美。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曲律逐漸引申為事物的規律、節奏和規範。

在繁體字中,曲律的寫法是「麯律」。繁體字通常在港澳台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曲律的古代寫法是「夋律」。這種寫法保留了現代漢字中的“律”部分,但将“曲”改寫成了“夋”,字形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差異。

以下是曲律的一些例句:

  1. 他的演奏表現了巴洛克音樂的曲律之美。
  2. 學習需要按照一定的曲律進行,不能一味地放縱自己。

曲律的組詞可以有:

近義詞可以有:

反義詞可以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