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柔的意思、和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柔的解釋

(1).寬和柔順。《晏子春秋·問下二十》:“事君之倫,知慮足以安國……和柔足以懷衆。”《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大将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二年》:“ 世南 外和柔而内忠直。” 明 李贽 《<龍谿先生文錄抄>序》:“先生少壯至老,一味和柔,大同無我。”

(2).猶和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

(3).謂柔媚宜人。 宋 葉適 《與英上遊紫霄觀短歌》:“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榮。” 宋 劉克莊 《八聲甘州·雁》詞:“歸興何妨待,風景和柔。” 清 黃鷟來 《雨中感懷》詩:“朱陽藹江郭,首夏漸和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柔”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性情品格的溫和柔順

“和柔”常用于形容人物性格的溫厚謙和。《說文解字》釋“和”為“相應也”,指協調狀态;《爾雅》注“柔”為“安也”,強調柔順特質。如《詩經·衛風·淇奧》中“寬兮綽兮,猗重較兮”鄭玄箋注“和柔寬綽”,即指君子寬和柔順的品性(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二、自然環境的溫潤協調

該詞亦可描繪自然氣候的宜人狀态。《淮南子·地形訓》載“和柔成物”之說,強調天地陰陽調和才能孕育萬物(來源:漢典網《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春風和柔”等用法,形容氣候溫暖而不燥烈。

三、古代特殊語義場

  1. 曆史人名: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和柔”見于《左傳·昭公十五年》
  2. 政治術語:唐代《貞觀政要》記載“務存和柔”,指治國當采取懷柔政策
  3. 器物特征:《考工記》描述弓弩制作“和柔為良”,強調材質剛柔相濟(以上三項引證均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電子版)。

從構詞法看,“和”與“柔”構成并列式合成詞,二者聲母同為喉音,形成語音和諧,語義疊加強化了“中正平和”的東方哲學理念。這種雙聲聯綿詞的構成方式,在先秦典籍中已形成穩定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和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1. 寬和柔順(性格特質)
    指性情溫和、待人寬容,常用于描述人的品格。如《晏子春秋》提到“和柔足以懷衆”,強調以溫和态度使衆人歸心;《史記》中評價衛青“以和柔自媚於上”,體現其謙遜性格。

  2. 和軟(狀态或質地)
    形容事物柔軟、不堅硬,或聲音、語氣溫和輕緩。例如《顔氏家訓》中“南方水土和柔”描述地理環境的溫潤,而的造句“溫和柔存,暖人心扉”則展現語言表達的柔和感。

  3. 柔媚宜人(自然或意境)
    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色或氛圍的柔美舒適。宋代葉適詩句“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榮”即通過“和柔”表現春日的生機與柔麗。

補充說明: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例證與現代用法,具體語境中需結合實際靈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案元包荒迸筍迸箨丙烯不録參解長沙市巉屼舂糧點名冊墊濕蹲聚蹲舞惡字鋼筆套各琅琅供官詩好語堠吏環合回鋒魂蝶婚娶剪刻交鬨吉禮精于赆資極行醵率抗違夔魖酪酒瀝瀝籠蓋鹿麑裘落紙煙雲秒末迷你裙能績匏竹潑聲浪氣洽覽親累擾穣軟盤石鼓書院霜缣數叨束手書筠厮幫髫初庭障通滙銅駝街武庫歇斯底裡徙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