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锢疾的意思、锢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锢疾的解釋

[chronic disease] 積久難治的疾病。同“痼疾”

失今不治,必為锢疾。——《漢書·賈誼傳》

詳細解釋

(1).痼疾。經久難治的疾病。錮,通“ 痼 ”。《禮記·問喪》:“然則秃者不免,傴者不袒,跛者不踴,非不悲也,身有錮疾,不可以備禮也。”《漢書·賈誼傳》:“失今不治,必為錮疾。” 顔師古 注:“錮疾,堅久之疾。” 宋 蘇轼 《賜苗授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制》:“而卿辭以錮疾,豈所望哉!”

(2).喻指經久難改的惡習、缺點。 清 鈕琇 《觚賸·語字之異》:“ 粵 中語少正音,書多俗字……率皆仍訛襲陋,有乖六書之旨。然而師以訓弟,父以訓子,授受相沿,遂成錮疾。”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 中國 經二十餘朝之**,閉塞其聰明,箝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六》:“諷刺畫本可以針砭社會的锢疾。”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锢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锢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ù j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長期難以治愈的疾病
    與“痼疾”同義,表示經久不愈的病症。例如《漢書·賈誼傳》中提到:“失今不治,必為锢疾”,強調疾病若拖延不治将成頑疾。

  2. 醫學與文獻中的使用
    古代文獻如《禮記·問喪》中,用“锢疾”描述身體缺陷(如秃頭、駝背等)對禮儀的影響,體現其“不可逆”的特性。


二、比喻意義

  1. 指難以革除的惡習或缺點
    清代鈕琇在《觚賸》中批評粵地語言書寫“仍訛襲陋”,稱其為“锢疾”,比喻文化中的積弊。魯迅也曾用“諷刺畫針砭社會锢疾”,指向頑固的社會問題。

  2. 思想或觀念的束縛
    現代引申為思想封閉、固守舊觀念的狀态。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被固定觀念束縛而無法進步”。


三、用法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禮記》等原文,或查看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