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虛的意思、崇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虛的解釋

崇尚虛假。 晉 陸機 《演連珠》:“臣聞積實雖微,必動於物;崇虛雖廣,不能移心。”《文選·顔延之<應诏宴曲水作詩>》:“崇虛非徵,積實莫尚。” 李善 注:“言崇尚虛假,諒非有徵,積累成實,則莫能尚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崇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崇尚虛假”或“推崇不切實際的事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學家陸機的《演連珠》:“臣聞積實雖微,必動于物;崇虛雖廣,不能移心。”
    意為:積累實際(“積實”)即使微小,也能影響事物;推崇虛妄(“崇虛”)即便廣泛,也無法改變人心。

  2. 字義分解

    • 崇:原指高山,引申為推崇、重視(如“崇尚”“崇敬”)。
    • 虛:本義為空虛,後衍生為虛假、虛幻(如“虛僞”“虛名”)。
      兩字組合後,強調對虛幻或虛假事物的過度推崇。
  3. 現實意義
    常被用于批評脫離實際的行為或觀念,例如:

    • 追求表面形式而忽略本質;
    • 沉迷空想而不付諸實踐;
    • 推崇虛無缥缈的理論或目标。
  4. 例句與應用
    《文選·顔延之<應诏宴曲水作詩>》中提到:“崇虛非徵,積實莫尚。”
    李善注解為:“崇尚虛假缺乏依據,積累實績才無可超越。”

提示:此詞多用于文學或批判性語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虛一詞旨在形容人們對虛榮、虛幻之物的過分追求和崇拜。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和頁,共有13個筆畫。《崇虛》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儒家學說。對于繁體字的寫法,它仍保持着和簡體字相同的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并無太大差異,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簡化字是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的一次漢字簡化運動之後形成的。以下是一個關于崇虛的例句:“他追求名利,完全是在崇虛。” 崇虛一詞的組詞包括崇高、崇拜、崇敬等。與崇虛有關的近義詞有虛榮、浮誇等,而反義詞則包括真實、實際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