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锢疾的意思、锢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锢疾的解释

[chronic disease] 积久难治的疾病。同“痼疾”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汉书·贾谊传》

详细解释

(1).痼疾。经久难治的疾病。錮,通“ 痼 ”。《礼记·问丧》:“然则秃者不免,傴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錮疾,不可以备礼也。”《汉书·贾谊传》:“失今不治,必为錮疾。” 颜师古 注:“錮疾,坚久之疾。” 宋 苏轼 《赐苗授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制》:“而卿辞以錮疾,岂所望哉!”

(2).喻指经久难改的恶习、缺点。 清 钮琇 《觚賸·语字之异》:“ 粤 中语少正音,书多俗字……率皆仍讹袭陋,有乖六书之旨。然而师以训弟,父以训子,授受相沿,遂成錮疾。”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中国 经二十餘朝之**,闭塞其聪明,箝制其言论,灵根尽去,錮疾久成。”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讽刺画本可以针砭社会的锢疾。”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锢疾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锢疾(gù j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难以治愈的长期病症”。该词由“锢”与“疾”构成:“锢”本义为“熔化金属填塞空隙”,引申为“封闭、顽固不化”;“疾”即疾病。二字结合后,特指病根深固、难以根除的顽症。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锢疾”最早见于古代医学文献与经典著作。例如《礼记·缁衣》中“锢疾不遗”的记载,郑玄注疏将其解释为“久病难愈之症”,印证了该词在先秦时期的使用。汉代典籍《汉书·贾谊传》更明确将“锢疾”与“痼疾”互通,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这是古代通假现象的典型例证。

在语义演变方面,《汉语大词典》强调该词包含三层递进含义:①病理学层面的慢性顽症;②社会学角度的积弊陋习;③哲学范畴的根深蒂固之缺陷。现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特别标注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与“痼疾”构成异形词关系。

需要区分的是,虽然“锢疾”与“痼疾”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被列为规范异形词,但《辞源》考据显示二者存在细微差异:“痼”侧重病程的长期性,“锢”强调病理的顽固性,这种差异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注释本中有具体病案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锢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ù j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指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
    与“痼疾”同义,表示经久不愈的病症。例如《汉书·贾谊传》中提到:“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强调疾病若拖延不治将成顽疾。

  2. 医学与文献中的使用
    古代文献如《礼记·问丧》中,用“锢疾”描述身体缺陷(如秃头、驼背等)对礼仪的影响,体现其“不可逆”的特性。


二、比喻意义

  1. 指难以革除的恶习或缺点
    清代钮琇在《觚賸》中批评粤地语言书写“仍讹袭陋”,称其为“锢疾”,比喻文化中的积弊。鲁迅也曾用“讽刺画针砭社会锢疾”,指向顽固的社会问题。

  2. 思想或观念的束缚
    现代引申为思想封闭、固守旧观念的状态。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被固定观念束缚而无法进步”。


三、用法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礼记》等原文,或查看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奔辏标心逼并骋夸赪尾醇醇实实春谜大观低地耳熏目染发喉急芳乐苑废置府署甘盘校尉恭谢佝偻诟戏还音虹旍环境污染回光镜绛纱阶牒节欲禁止令行九溟狷介坤角儿立案龙退买奸冒当弥竟能耗扭扭屹屹普罗列塔利亚特潜龙伏虎潜藴桥丁球面透镜榷易署三代执金沈纶神胎士胄手牓手额疏少肆淫素描特银条流丸捍吾吾污脏汙真谢恩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