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兒和殘疾者。《國語·晉語七》:“逮鰥寡,振廢淹,養老幼,恤孤疾,年過七十,公親見之。” 韋昭 注:“無父曰孤;疾,廢疾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雍子 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将戰。’”
"孤疾"屬于古漢語複合詞,現當代漢語詞典已無單獨詞條收錄。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溯源,其含義可從構詞語素拆解:
一、語義解析 "孤"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無父也",引申指單獨無依狀态。《爾雅·釋诂》注"孤,獨也"。而"疾"在《玉篇》中作"病也",又含急速、痛恨等義項。二字組合後,"孤疾"特指雙重困境狀态,即: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如《周禮·地官·大司徒》載"恤孤獨以逮不足"鄭玄注疏時引申包含"孤疾"群體。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強化其"身殘親絕"的雙重屬性闡釋,成為後世訓诂主要依據。
三、現代轉義 在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列為曆史詞彙,建議現代書面語使用"孤苦患病""孤獨患病"等白話表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顯示,該詞在閩南語、客家話中仍有"家族遺傳病"的方言殘留義。
“孤疾”一詞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來源綜合分析:
古漢語中的釋義
根據《國語·晉語七》和《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的記載,“孤疾”指孤兒和殘疾者。例如:
現代誤用的可能性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孤立無援的病痛或困境”,但這一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孤”與“疾”的拆分引申,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義,需謹慎使用。
使用場景與辨析
建議優先采用古漢語釋義,若需引用現代引申義,需标注出處并說明語境差異。
愛老慈幼霸才寶玉比較級閉幕冰絲不好活暢通無阻辰時垂愛大菜點辱砥兵抵牛法郎機返照回光封門負轅豪蕩核産衡漢橫跞嘩疑哕哕回翼奬渥挾提擊咢竭悃稽固金縷玉衣捐身徇義據地顆粒無收寬詳暌乖沒本營生命中彭郎瞥瞥平肆平遠破券破傷輕易親遇毬狀元筌箵祛塵認知科學少齒蝕既士倫石頭説嘴打嘴套筒條指土公顯身孝子賢孫